當創作只為了週邊.....而存在


=本文步調稍慢=

齋主有感於又是一年過去,2017年就這樣來到了我們身邊,多少是感歎時間流動得太快,回想起了那些屬於過去的童年記憶。記憶中出現了許多歌曲,也不知怎麼搞的想起來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我還記得那是神鵰俠侶的歌曲,詞曲都還可以哼上個幾句,但直到齋主上網一查才發現那竟然是1998年的專輯「愛像太平洋,距離現在也將近19年的長度了,時間真的過得很快。

當我提到這張專輯的時候,可能很多人就以為齋主我只是單純的懷舊,其實並不然,因為任賢齊的這張專輯在台灣有著一個指標性的歷史意義,因為這張專輯是台灣歷史上最後一張銷售量破百萬的專輯了,自這張之後再也沒有任何一張破百萬的專輯出現在台灣,甚至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之後,台灣最暢銷的唱片也不是周杰倫賣的,而是陶喆在2000年的I’m OK,卻也不過區區43萬,周杰倫賣最好的專輯不過是在2001年賣了40萬的范特西,之後每年的銷售量下滑到不堪入目的境界。
 
台灣最後一張破百萬的專輯

我找不到2016年的紀錄,不過根據我找到的資料當中2015年的冠軍是五月天的步步自選作品輯,數字是相較之下非常卑微的10萬張,這數字在過去那個唱片業瘋狂的80或是90年代來說只是一個二流到三流的銷量,甚至這幾年慶功宴的銷售量標準不斷不斷地降低,現在好像幾千張就可以開慶功宴了,這現象要怎樣解釋?

我想再看這篇文章的所有人都知道答案有幾個,最早的原因是電腦普及化,讓盜版音樂的門檻降低,而後是網路所造成的資訊成本降低,直接導致了那些唱片的音訊檔案被轉出,之後就是在網路上到今天都還在用的MP3檔案,期間還發生了成大MP3事件,對於唱片業來說確實打擊不小,這中間的演變怎樣就不多說了。

後來的發展就跟大家所知道的一樣,唱片公司發現唱片賺不了錢,真正能賺錢的是鐵粉和活動。鐵粉因為太鐵,含血含淚含大便都會買單,於是唱片公司把資源投注更多在經紀公司、廣告公司和公關公司,就如同你我所知的像是羅志祥發明了三張拍照五張抱抱,然後唱片改版九次,就是一個鐵粉經濟的證明。而另外一群人則是認為演唱會和代言比較好賺,這路線的代表就是五月天,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才是他們目前的主力,賣唱片甚麼的早就變成一種五月天的廣告,但無論這兩種方式的任一種,都說明了內容本身沒有賣錢的價值,能夠賣錢的是一種實際的體驗或是周邊產品。

唱片公司過去還要等歌曲湊齊才發布專輯,現在都是單支曲子上傳YOUTUBE,打一波兩個禮拜的打歌潮,之後就是下一支曲子再上。粉絲買到專輯的時候,其實早就聽過那張專輯裡面的所有曲子,要的不過是擁有這張專輯的體驗和裡面的一堆明信片和周邊,有些甚至會附小型演唱會入場卷。就是希望透過更多體驗來增加粉絲們對歌手的認同感,或者是說因為這個認同感而願意買更多周邊、支持更多代言商品或是看更多歌手的節目等等,但這不過只是唱片業的衰落而已。

回憶的時候還想到很多年前的漫畫,那時的七龍珠一本只要65元,那個年代的物價或許較高,比起現在一本百多元來說應該還比較貴,但那個年代要看漫畫可是大家都要乖乖掏出錢來去買。之後朋友們覺得這樣實在是太貴了,開始幾個朋友買一本一起看,最後直接地導致好幾年的租書店展店狂潮,那個年代租書店是最夯的店家,大家一次存進去都是好幾千的,一下看漫畫一下看小說。

直到某天所有人突然發現原來網路上面可以看小說,而且是免費的小說,一開始是盜版的,沒想到後面小說連實體本都不出乾脆直接用正版出現在網路上面之後,小說在租書店就成為賠錢貨。漫畫也是如此,一開始就是幾個熱心的人把自己擁有的漫畫掃描掃描之後放到網路上面供別人下載,再怎樣這些不過是舊漫畫,雖然很多租書店都靠舊漫畫賺錢,但對於出版社來說租書店也是敵人,但馬上的有人發現成立一個完全免費的盜版漫畫網站是個賺錢的好點子,之後這類網站把租書店殺得媽都不認識,出版社這下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難過的時候,這些盜版漫畫網站想到了更狠的招數。

那就是超過出版社的進度,跑去翻譯日本漫畫的最新一回。在過去出版社提前單行本大概是10個禮拜左右,對於只想看到最新劇情的人來說與其等出版社慢吞吞的翻譯,不如看那些盜版網站上面的最新劇情,就算想支持正版也沒法支持,突然間那些漫畫周刊再次受到了重大打擊,逼得出版社只好想辦法縮近這個翻譯速度。

回頭來想,好像對於那些日本漫畫的出版社來說就算大家看盜版的漫畫也沒差? 畢竟現在甚至還可以找到免費正版的漫畫可以看,似乎漫畫本身的劇情已經變成一種可以免費觀看的東西,那這些出版社怎麼賺錢?或是對台灣的漫畫出版社來說是巨大的壓力,但對於擁有漫畫品牌的原生出版社來說,他們的賺錢方法跟唱片公司面臨網路化之後的情況差不了多少,那就是利用衍生性的體驗或是商品來賺錢。

對於大眾來說最容易了解的就是依照劇情裡面出現的人物,來開發周邊商品,像是模型、抱枕、電玩或是各式各樣的東西,有原廠自己決定要出的相關商品,也有授權給其他廠商的圖像,像是7-11合作過的漫畫人物等等就是屬於這一類,之後利用這些周邊的擴充能力去補足原生劇情的不足,甚至利用動畫製作來去做一些原作當中沒有的劇情來吸引粉絲買單等等,都是現在所謂的IP授權經濟。

最近在霹靂劇中重出的蝴蝶君,在登場的瞬間,周邊商品就已經準備好了

那這會導致甚麼問題呢? 無論是唱片業或是漫畫業都出現的問題是品質下降,因為既然大眾消費的東西不是創作,那這件事情就避不了一定會發生。對於唱片業來說既然演唱會才是主體,好像演唱會的曲目可以沿用那幾首大家都喜歡的經典歌曲,所以新歌的創作上面好像壓力就小了不少,或許一場演唱會裡面放個兩三首新歌就很具誠意了。而對於漫畫業來說就變成劇情好像不是漫畫的重點,重點反而會放在人物設定上面,畢竟能夠做成周邊的是人物公仔,有幾個很優秀很吸引人的人物在故事裡面,就算劇情再糟糕大家都還是會買單。

這幾年周杰倫似乎錢賺夠了,所以新專輯裡面只想做他想創作的歌曲,完全不在乎市場怎樣看待他,而他的演唱會裡面都還是那幾首當年的膾炙人口的熱門經典。海賊王自從開始走周邊商品授權經濟之後,故事的進展慢了很多,反而把整體故事觀變得很廣,多了很多沒必要的人物和設定,同時人物換衣服的速度也大幅度的增加,大家都知道是為了要賣更多的人物周邊罷了。

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周杰倫可以走理想模式,對於很多新人來說更重要的是生存下去,但唱片公司一定會把創作的預算調到最低,因為整體的經濟模型主要建立在演唱會上面,這是完全不意外的事情,後果就是這十年來台灣好像沒有任何一個抬得上檯面的強力新歌手,全部都是已經出了名的繼續開演唱會賺錢,有點小名氣的永遠爬不上去,然後看到五月天已經中年大叔了還要走青年熱血保守路線。漫畫則變成劇情可以不怎樣,人物設定全部走向安全的路線,最好造型要特殊,武器要特別等等。過去溥澤直樹 怪物、二十世紀少年這掛單純走劇情的漫畫則是被逼到了懸崖邊連喘口氣的能力都沒有,就這樣在市場上面逐漸的萎縮。

這篇文章談了這麼久,到底是要說甚麼? 簡單來說就是網路化讓獲得資訊的成本變得太低了,導致所有人似乎伸手就可以得到過去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得到的東西,這直接導致了所有的內容大家都認為必須是免費的,從音樂和漫畫的例子當中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但更清楚的問題出現在APP STORE上面,因為過去需要錢的東西免費了,現在所有人更是認為軟體也應該要免費,所以軟體公司和遊戲公司也不得不把原來規劃好要拿來賣錢的遊戲改成免費,然後裡面再放一堆廣告或是付費要素,變得遊戲也不遊戲了,就因為所有人都覺得內容應該必須要是免費的。

而這個現象最可怕的事情是會讓單純生產內容的創作者逐漸失去創作的品質,或許歌手可以靠演唱會,漫畫家可以賣商品授權,文學家和詩人似乎變得一文不值,寫本小說現在除了考慮劇情和背後反思的哲理以外,還需要考慮適不適合拍成好萊塢的電影,版權好不好賣? 女主角性不性感? 有沒有機會出公仔? 要不要乾脆寫成哈利波特那種奇幻故事,所有的角色都可以拿來賣錢? 這還是文學家比較吃香的地方。至於詩人已經完全只剩下鐵粉在買書了,那些書的文字又少,男人看了看以後打在訊息欄送給女人,女人太開心了就把這首詩放在臉書上面,頓時甚麼版權概念都免了,因為一眼就背下來了。

哈利波特的商品當中最沒法賺錢的就是書

於是會有一群知識分子菁英總是嘗試希望能夠在一片水準普遍低落的免費環境底下,作一些付費的平台來嘗試看看,這類的平台嘗試了很多,像是音樂、小說或是文字評論等等,音樂平台到今天都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那也是因為大眾對於版權概念的提升,至於後面關乎文字的相關平台早就能死的都死,還沒死的也不過是因為有其他經濟收入來源撐著不倒。

純文字的創作在這個年代已經越來越難生存了,但許多人都忘了人類當前的文明奠基在文字上面,因為我的們的思想型式會比較趨向於用文字表達,而在這個年代,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好像必須要用其他的方式生存時,我們或許該思考的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又將如何向前走? 自由讓這個社會擁有更多元的發展,但相對的也讓那些會讓文明加速前進的創作變得難以生存,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知識分子會反自由的原因了。


20世紀初期的共產革命當中,有很多知識份子之所以一一加入這場革命,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共產制度是可以同時保有大眾生活水平跟文明進程速度的一種新的革命性制度,但遺憾的事情是那個偉大的制度已經失敗。而現在資本主義社會所構成的民主自由社會,卻也是在這樣自由民主的社會裡面,文明的發展無法朝向理想而走。
當創作只為了週邊.....而存在 當創作只為了週邊.....而存在 Reviewed by 子迂 on 晚上7:35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