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設計展:無能的展覽,順便聊聊包浩斯


星期一花一點時間去了今年的新一代設計展,我上次來這樣的每年設計展應該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之所以會缺席的原因是我每次去看這種學生的設計展都會十分的痛苦,此外還會有一堆屁話想要說,這篇就是我想要對於國內的設計產業說的話。

在難聽的話開始之前,跟大家說明一個例子,看看有沒有人能夠忍住激動的神情。我在會中閒晃時,遇到了一個看起來很有精神的男同學,他殷殷的希望向我介紹他的成果,詳情是這樣子的,由於料理習慣的關係,許許多多的台灣家庭在處理食物的時候,流理臺不會對於生食或是熟食做額外的區分,一方面室空間不夠,但更通常的情況是即便空間夠的家庭也會懶惰不分,畢竟都要下鍋,何必那麼麻煩呢。然後這位學生就向我解釋這樣的料理方式會對我們的身體以及衛生造成很大的問題,同時也會讓料理失去該有的風味,為了這個大問題,他們團隊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然後我聽到答案之時,我感動到激動落淚,久久不能自語,也難怪因為這是他們花了一年所得到的答案。男同學說他們把生食一塊版、熟食一塊版,各自裝上一個強力磁鐵,把他們互相黏起來,這樣就可以順利的利用空間去處理生食和熟食了。我聽到這裡我已經價值觀崩毀了。

多年前我就已經了解到台灣這塊設計系所的問題,,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大問題

1.      資源分配不均
2.      僧多粥少的問題
3.      藝術涵養不足

首先讓我們先聊聊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我知道這類的設計展覽讓廠商賺了很多錢,但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參加這種展覽,本身就是一個利益問題,同時我也知道有許多優秀的學生設計出優秀作品,但整個產業並不是由頂尖的人就足以撐起整個生態的,現在的情況是那些優秀的學生本身就可以擁有很好的機會繼續發展,而這個新一代的展覽只是藉這些學生的光來讓自己能夠辦展覽,同時他們也將資源和版面給這些學生,但其實這些學生其實本身沒有得到甚麼真正的價值,反而他們還需要付參展費用,然後成為展中的重點,甚至是撐起整個會場的角色。但相對於那些相對才華較弱的學生,我們何曾在意過甚麼? 像我剛剛提到的板例子,他就可以說是分到資源很少和才華較弱的學生,可能未來跟這一行根本無關,但這問題其實就是第二個問題相關了,讓我們繼續討論第二個問題吧。

設計產業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學生? 我老實說我並不知道一年到底有多少學生畢業,但我知道整個台灣其實容納不了這麼多的設計產業人才,可能整個會場中間只有10%的人未來有可能會進入相關產業,在這個藝術家跨足設計業的年代,這些才華洋溢的藝術家會吃掉更多的設計產業時,我們國家還在發展設計業是否妥當? 讓這些學生想方設法的在那邊奇思妙想是否合理? 這個看似富麗堂皇的學生聯展,真的有達到我們當初的目的嗎?

包浩斯校舍-現代主義建築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我也會花大量的篇幅討論這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國內的設計學系並沒有學習藝術史,也並不瞭解設計這行業是怎樣出現在我們的世界中,更無從知道當年的設計工藝品其實是從一群才華洋溢的藝術構想中慢慢成真。這就要回到19世紀末期,當年英國領先全歐洲的工藝技術,讓第二名的德國相當好奇究竟為什麼英國可以擁有相當好的工業技術以外,還可以維持產品十分優美的外觀,於是委託了慕特修斯(有興趣自己GOOGLE),前往倫敦了解為什麼英國可以擁有這樣的水準,在經過八年的調查以後,慕特修斯出版了一本三冊的「英國住宅」,裡面的結論是因為英國有著良好的藝術環境供藝術家發想新的構思,並且這些構思會去帶動整體工業產業的發展,也就是說藝術家的藝術作品最後都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工業產品當中,要知道這是個相當了不起的發現,因為這個發現讓整個工業產業翻轉了很多觀念。德國在1919年的時候成立了「包浩斯」,當然我忽略掉的過程你如果有興趣,可以查以下關鍵字(蘇利文、溫萊特大廈、貝倫斯等等),這所包浩斯的宗旨就是讓藝術家走入大眾,讓藝術家成為高級的工匠,把藝術概念能夠普及到生活上的器具中,包浩斯的校長當中,最有名的是一名建築師,名為葛羅培斯。他著力於發展設計工藝,在那個年代,關於抽象派別已經分成很多路線,有康丁斯基的藍騎士路線、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路線、塔特林的結構主義路線以及蒙德里安的風格派路線,特別的事情是這間包浩斯在經過近十年的努力之後,他已經囊括了各派路線的藝術家進駐其中教書,舉幾個當時有在包浩斯教過書的大藝術家為例,像是康丁斯基、保羅克利、費寧格或是納基等等都在其中教導學生如何好的工業設計品。要知道這種水準的師資,可比文藝復興的翡冷翠,或是拿破崙三世時代的巴黎才能擁有。

康丁斯基-構成第七號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作品
蒙德里安作品
塔特林-第三國際紀念碑

保羅克利作品
費寧格作品
納吉作品


於是在藝術源頭的教導下,這群自藝術概念引導的學生,自然擁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出現,像是B3椅、巴塞隆納椅或是各種的優秀工業設計品能夠在這個學校當中引領風潮,好可能這個時候會有人問我,這麼厲害的學校為什麼感覺好像沒聽過? 很簡單因為他後來關閉了,1933年被希特勒抄家了,剛剛我提到的那些藝術家後來都被希特勒認為是邪門歪道的藝術家,這其實也很合理,因為當時最怕的就是共產黨,而這一群藝術家當有許多的東歐人或是俄國人,希特勒除了要防範共產主義以外,還必須防範這一群知識分子組成社會團體進行奮戰,畢竟這些事情當年未來主義藝術就幹過。所以後來這群優秀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就遠渡西方,到了美國,也導致美國後來在工業上的強盛。

B3椅
巴塞隆納椅


花了很大的一段篇幅討論包浩斯,但我想說的事情其實是我們的設計系並沒有修習任何藝術史或是思想史,甚至有學色彩學的系所已經很不錯了,我想問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之下,我們的設計學生要怎樣理解到自己所做的東西,承襲自哪個藝術家或是思想家的影響?要了解自己思想的源頭,才有機會了解自己的發想到底應該怎樣繼續下去,所有的知識都相互影響,如果只學習如何設計出一個工業產品,是不可能真正的把事情給做好的,就像是那些優秀的導演平常並不會練習怎樣拍電影,他們更多從事的事情是閱讀和思考,我想導演、藝術家如此,應該設計師也要如此吧。但在國內不教習藝術史的情況下,我們又能怎樣? 我只能多勸說我自己認識的幾個設計師去多了解藝術史,也只能消極地這樣。

不過我在場中,有看到一個書架,他利用木頭和鋼線撐起一層層的書架,很可惜的事情是我並沒有拍照,不過這個書架直接讓我聯想到當年塔特林的構成主義宣言作品,我連作者的姓名都忘了看,不過我發現藝術作品影響我們的痕跡非常的明顯,只是我們自己的知識或是智慧夠不夠去發現這件事情罷了。我真摯的希望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人,都能稍微去碰碰看藝術史。
塔特林當年的構成主義宣告性質作品



新一代設計展:無能的展覽,順便聊聊包浩斯 新一代設計展:無能的展覽,順便聊聊包浩斯 Reviewed by 子迂 on 晚上7:52 Rating: 5

232 則留言:

  1. 好文!
    不過是「砧板」喔

    回覆刪除
    回覆
    1. = =你以為我們沒在學哦 你自己又多厲害?高職都有在學 你以為一個作品是不需要找資料不需要找內涵意義的嗎?一個設計品是兼具實用與美觀性,但一個藝術品只是單純的美觀性,一個好的設計有豐富的主觀及客觀思想,簡單的說 設計是給大家爽的,藝術只是給自己爽,我們不讀藝術史 我們讀設計概論,你TMD沒看到展覽標題嗎?【新一代設計展】不是【新一代藝術展】

      刪除
    2. 小朋友崩潰囉

      刪除
    3. 所以設計不需要美感?
      來喔 把孩子領回家

      刪除
    4. 我是高二生 學美術的 我個人認為只要是藝術相關科系都應該要具有一點美術史的常識..
      在藝術史裏面也有許多的設計作品只是你看的太淺不知道,像是安迪沃荷(他非常有名,以防你不知道)他是藝術家、印刷家、電影攝影師,是視覺藝術運動普普藝術最有名的開創者之一,你知道他嗎?我不認為...我不想多說他到底有多厲害,谷歌一下就有超多資料
      這麼方便的時代,設計系的學生卻一點資訊都不想去查...哀...開拓眼界是很棒的,可以那你不那麼自大,希望你可以試著把你的手機拿來查資料而不是發廢文

      刪除
    5. 分明沒內涵 想搞設計
      多充實點

      刪除
    6. 安安你好,我是美術系的學生。雖然我大概就是你所謂的「給自己爽」的藝術創作者,但是藝術品(平面、立體、西畫、書畫、設計等方面都是)除了美觀性以外,創作理念也是很重要的,反應時事、嘲諷社會體制的作品不在話下。當然也是有很多裝飾性很高的作品,但是不是所有的藝術都是只有美美的外觀內在空空的花瓶。


      不讀藝術史只讀設計概論?當代美術影響到多少設計史得部份呢?喔你只讀設計的部份難怪不曉得。所以還是多讀點書吧^^ 也順便推薦你去多多瞭解「美學」這個玩意兒,雖然超級哲學超級令人頭疼的,但是既然你提到了美觀性、美感的部份,就沒有藉口不想去碰啦。

      對於你說的其中的意義、實用性與美觀性。我就來跟你談談我去逛完新一代以後的心得。

      最能感受到美觀性的部份大概就是產品包裝還有各校都會有很酷很炫的概念車,以及略微牽涉到美感的金工、陶藝等。(但是實用性就,恩,更不用提有看到有人的茶壺根本就是整個照抄草間彌生的作品)

      實用性的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在其中的內涵意義我是看不出甚麼啦,倒是各個學校的主題都差不多阿,醫療包、老人養護、生態環境,依舊是這幾項在跑。甚至有看到將網路上的生活小妙招(例如使用寶特瓶等等的)直接商品化,使用壓克力、玻璃、布網、木頭等等,讓他看起來很高級、好看。他的內涵意義呢?就是覺得單純寶特瓶不好看阿,更深的含義請告訴我謝謝。

      喔,我想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的部份也可以算在實用性裡頭吧。然而有在搞建築的老爸看到現場看到的「作品」直接像我說,這些有多少是會垮掉,甚至會大漏水的。創作理念很美好,然而實際的考慮根本不足,究竟是學生太天真還是老師也沒發現這樣的大問題呢?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只要一出社會一踏入建築師事務所,基本上就是要打掉重練,企業公司在這邊看到人才?是不可能的(已經在這塊領域打滾2、30年的人我想夠有資格來講吧)

      遊戲設計、動畫的部份我就不提啦,有BUG、分鏡問題就不提了,有些在「畫風」上十分的幼稚,不是刻意營造童趣,而是能力不足。

      美觀性的服裝設計,這個部份我不熟悉所以不予置評,但是我確定他們在美觀性的視覺上有達到其效果。

      而有些擺著飾品、小吊飾在他的展位上的人,這裡不是「新一代設計展」嗎?還是我在逛創意市集阿?但是偏偏那些小產品又沒有創意市集那樣的好看。

      最後,對我來說最有印象的是玄奘大學攤位前擺的作品卡,上頭印的水彩、油畫跟電繪等,技術純熟,看到的時候真的滿驚艷的。正當我想看看是哪位作者時,卻發現全部都是教授、講師的作品。恩...?這不應該是展示學生的作品嗎?他們同學甚至以「作者現場親筆簽名」作為拉攏人潮的方式,哇真是大開眼界呢。

      在2016/5/17下午7:17回話的Unknown,如果你/妳還會跑來翻翻這篇,也請回覆一下這幾點看法,因為你/妳所說的「內涵」我完全沒在這次看到,我只看到的只是很空洞的成果展。

      刪除
    7. 老實說玄奘大學那邊我看到一堆學生在作品旁邊嬉鬧,我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看
      竟然連這些卡片都忽略掉了這真的是我的錯

      刪除
    8. 我是高職生讀的是多媒體動畫科,雖然掛的是多媒體動畫不過學的東西7成是設計相關的內容,我必須說,這次的新一代有些真的沒有預期的那麼好(和之前相比),但我覺得這篇文章的概念就是像在上專一的感覺…不過去展場當天真的很多都沒有太多特色有些像是趕鴨子上架的感覺這是可以確定的…

      刪除
    9. 玄奘大學發卡片簽名的部分,説實話就是院系的政策,強加在策展小組頭上,因為學院想要強推繪畫文創組()甚至策展小組都還是沒多久之前,才知道要幫忙擺攤位給大師簽名,差點連牆上和數媒區都要釘上大師的畫作(宣傳的部份,是因為發現卡片人潮不如預期,所以強迫形象組同學拿大聲公宣傳),在現場聽到這些真的覺得很無奈、荒腔走板,是不是真的覺得學生太廢才想這樣搞。

      說真的,我們這些學生,對學校來說也不過就是招攬下一屆的工具罷了,整個四年讀下來,一年的畢業製作,到最後才發現原來一直有高層在下指導棋,我們畢業、學不學到東西不太重要,有招到新的學生來念才是最重要的,經過這一次展覽,我大概也不敢說自己是什麼設計師,因為真的覺得自己不配。

      刪除
    10. 玄奘大學發卡片簽名的部分,説實話就是院系的政策,強加在策展小組頭上(院系要強推繪畫文創組),甚至策展小組都還是沒多久之前,才知道要幫忙擺攤位給大師簽名,差點連牆上和數媒區都要釘上大師的畫作(宣傳的部份,是因為發現卡片人潮不如預期,所以強迫形象組同學拿大聲公宣傳)。

      說真的,我們這些學生,對學校來說也不過就是招攬下一屆的工具罷了,整個四年讀下來,一年的畢業製作,到最後才發現原來一直有高層在下指導棋,我們畢業、學不學到東西不太重要,有招到新的學生來念才是最重要的,經過這一次展覽,我大概也不敢說自己是什麼設計師,因為真的覺得自己不配。

      刪除
    11. 「一個設計品是兼具實用與美觀性」...
      請問您所謂的實用性是?能用就好?還是要好用?甚至愛用?
      美觀性?你可知道美是很主觀的嗎?設計外觀要通過族群的設定去做設計的!
      只有這兩個還不夠,還需要商業思考以及量產可行性,講難聽點你的作品模型、概念再好,沒有技術、不可量產、沒有獲利都只是垃圾罷了

      刪除
  2. 深具才華的天才們本就比例極低,在多數地區都一樣,難道就放棄持續灌教藝術與設計涵養了?不具設計才華的學生浸淫在設計的氛圍中,見識到美學的廣闊,也許未來他是老板或掌握龐大資源的人,能夠餵養上百名藝術家設計師也說不定,何苦單憑一己之見,詆毀這麼多代人的苦心經營,剝奪學生們發光發熱的可能舞台?

    回覆刪除
    回覆
    1. 喔不,若是要幫助藝術的話更不應該是新一代設計展
      應該要辦的是藝術系、音樂系以及文學系的展覽
      這些東西會比較接近所以知識和思想的源頭
      也比較能夠帶動整體發展

      刪除
    2. 發光發熱的舞台多的是,但是在政策跟學校的利己之下,大家還是只能不情願地參加新一代。
      苦心經營? 您是說學校展方的利益還是學生的利益?

      刪除
    3. 我不太認同 不喜歡可以不要參加 但是也有很多學生 想要參加
      給他們一個舞台 我覺得很好
      至於費用 是可以檢討的方向

      刪除
    4. 『不喜歡可以不參加』這句話,很諷刺的是
      有些畢業門檻裡頭特別標注必須參加新一代展才能畢業。
      大多數會樂意(心甘情願)參加新一代展的學生,我認為這當然也不是壞事,反而就是最大的一個大專畢業生互相切磋互相學習的地方,大三或是國高中生未來想走設計這方面的同學,也是一個很大的參訪學習之處。
      (能學到什麼跟觀察作品的優劣程度都好處,只是就現在的很多學生只是進來拍照打卡?)

      如果你是要問參展同學,如果要選擇參加新一代還是跳懸崖,我還是會跳懸崖。
      ps.雖然才剛展完。

      刪除
    5. 蕭十一郎
      如果你是這圈子的你就懂文章在講啥了
      如果你是這圈子的還講這種任性的話...可能要重新讀一下 而且別在台灣

      刪除
    6. 有人提到 不喜歡可以不參加
      但部分學校表明 不參加 可以 但這是基礎的畢業門檻 想畢業請繳錢參加
      但展位有限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參展
      無所謂 有繳錢 就符合畢業門檻

      (苦笑

      刪除
  3. 新一代設計展,其實就很像是大學學生花自己的錢幫學校辦的招生展。會被規定成一定要參加的展覽。
    我大學時有上藝術史,但是內容實在太多了,不是一兩個學期教得完的,買了一本"藝術的故事"老師也只挑了其中的部份來講,朋友的大學連藝術史都沒上過。(承認自己藝術史很弱(汗 )
    展覽上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想像到大概就是沒梗了,很多東西很多人都做過了。
    團隊合作跟金錢也是問題www
    學生一開始都是熱情滿點的在討論東西,到最後心死是很正常的事情
    好幾次評圖後,在最後一場評圖大改特改也是很常有的事情。 
    (最認真逛新一代設計展的時候,大概就是高中的時候wwww 因為覺得很新奇,但之後就沒有認真逛過了 XD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我想...你應該很能理解我的不爽
      我覺得這類的展覽應該有更好的發揮空間

      刪除
    2. 大部分的專科學生在高職的階段就把藝術史讀完了,上了科技大學這部分應該就是要有的基本能力。許多跨考來的學生當然沒念過。
      上了大學才再用課堂的時間去教高職的東西,這才可笑吧?沒學過應該自己去進修。

      刪除
    3. 可是美術學科教的藝術史很不全面耶...大多還是只專注在美感上,但是既然是藝術"史",就必須牽扯到藝術的功能與社會的關係,這點美術學科的藝術史幾乎不怎麼提到。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英博物館的導覽員講解某幅重要的繪畫作品時,去試著讓觀眾回到這幅畫當時被放置的情境,想像一幅巴洛克時期的聖約翰像,在搖曳的燭光中,會讓人感受到神跡再現的真實,在這種層面,我們過往認為的偉大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一種設計,如果忽略它的放置環境,單單只討論美感還是沒什麼意義啊,畢竟作品被做出來的時候並非只有考慮美感而已。而且只專注與美感的藝術是在19世紀現代主義之後才出現的,用這種方式去看過往的藝術史實在不是很完善...

      刪除
    4. 正是如此,很感謝您的補充

      刪除
    5. 我是目前高三的學生,剛考完統測。
      的確,設計史或藝術史的部分,其實造部定該是分配在三年學習。但就我所知,其實大部分學校(或我們)都是三年級接近考試上課,或是學生自學。
      我不得說這樣非常可惜,我不認為我們課本編的不好,不認為部定的課程有什麼問題,但重點是:因為大家為了追求分數,所以把課程閹割成看的懂“答案”要什麼就好了,也把很多基本的能力(思辨、整合、人文......)忽略了。
      就我三年而言,老師很少給學生"引導",如果造上文所說,本應該要有些理路可以依循、借鏡,但我很少(或沒有)這樣的機會。
      一直憑空摸索就會有答案嗎?資訊爆炸的時代沒有一套規則整理不會更混亂嗎?
      我不知道。但我依然謝謝我在高職階段能夠有“初步“的了解,至少,上文所說的來龍去脈我能夠連結起來。接下來的,要靠自己了。
      最後,謝謝你提出這樣的議題。:D

      刪除
    6. 大學不是一個要讀就自己讀的體制嗎? 我以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知識太多教授不可能全部塞給你吧

      刪除
    7. 我是目前高三的學生,剛考完統測。
      的確,設計史或藝術史的部分,其實造部定該是分配在三年學習。但就我所知,其實大部分學校(或我們)都是三年級接近考試上課,或是學生自學。
      我不得說這樣非常可惜,我不認為我們課本編的不好,不認為部定的課程有什麼問題,但重點是:因為大家為了追求分數,所以把課程閹割成看的懂“答案”要什麼就好了,也把很多基本的能力(思辨、整合、人文......)忽略了。
      就我三年而言,老師很少給學生"引導",如果造上文所說,本應該要有些理路可以依循、借鏡,但我很少(或沒有)這樣的機會。
      一直憑空摸索就會有答案嗎?資訊爆炸的時代沒有一套規則整理不會更混亂嗎?
      我不知道。但我依然謝謝我在高職階段能夠有“初步“的了解,至少,上文所說的來龍去脈我能夠連結起來。接下來的,要靠自己了。
      最後,謝謝你提出這樣的議題。:D

      刪除
    8. 給樓上:
      你覺得大多數被填鴨了十幾年基本教育的學生有多少人會自發性學習?
      有多少人是因為自己想進修所以讀大學?

      刪除
    9. 新一代(X)
      心已DIE(O)

      刪除
  4. 我們國內的設計學系並沒有學習藝術史,也並不瞭解設計這行業是怎樣出現在我們的世界中,更無從知道當年的設計工藝品其實是從一群才華洋溢的藝術構想中慢慢成真。

    高職就在學了好嗎?不懂別亂說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是不知道現在學校有沒有學,但我快二十年前念工設系有教設計史與藝術史,後來考研究所也有考設計史...

      刪除
    2. 高職學的還是放在設計概論裏的,其實很多都是精簡過後的,倒不太算真正的藝術史。
      藝術可不是只有設計。

      刪除
    3. 高中沒學這些耶,而且我現在大學讀設計,,況且班上幾乎(或是完全)沒有高職生。很多同學甚至會覺得讀設計''不用讀書''

      刪除
    4. 回覆樓上的同學,你來這邊發文等於在打自己嘴巴

      高中跟高職體系本來就不一樣,高中老師有教美術或設計史就要偷笑了
      你們班沒有高職生,那是因為高職生以考統測(非學測)唸科技大學為主
      你要知道他們在高職就已經在做實務的基礎了
      你連這些都不了解,真要注意一下發文前有沒有做足準備

      設計史是讓你了解設計的緣由與背景,它為什麼又會從藝術分出來講
      很多學生覺得只要是文字都可以不用看,因為只要看圖片就好
      但你們有誰又做得出那些作品的水準

      你們很多同學覺得念設計不用唸書,所以才只會做表面的東西啊
      那你在這邊發文不又是再一次告訴大家我們沒再唸,但我們也會做設計

      刪除
    5. 本人就是高職美工科畢業許久,高職翻點書假裝有在上課,如果能稱為有教藝術史,我真的很想大笑一翻,老師應付了事非常明顯,毫無章法學理,也不用說核心主軸跟理論。我同期畢業一直有在做設計的同學,明顯的沒有想法,設計品空洞沒有靈魂,普遍來說就是工具能力很強,但是精神性貧弱。

      刪除
    6. 我是不知道其他學校如何
      我是實踐大學的學生
      我們課程上單藝術史就花了兩年教授、此外還有單獨拎出來的中國服裝史和西洋服裝史以及工業設計... ...
      光藝術史學的部分就學習了三年
      所以完全無法認同沒有叫藝術史這個說法

      刪除
    7. 多媒體設計的...那個...我讀的大學沒有歷史相關課程是真的
      台灣有很多科技大學每個系的制度都不一樣
      所以就是...哈蜜瓜有個哈味,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是一樣的道理w
      這個沒有正確答案,就當做樓主在說那些沒學的就好了w

      刪除
    8. 同意!我連學分班都學藝術史了 !

      刪除
    9. 我們科大也是有教藝術/美術史,不只一學期,
      而且考試還頗難……
      (高職雖然也有但不深教)
      無法認同設計系沒有教藝術史這說法+1
      這很明顯是跟設計的涉及領域有關,
      多媒體設計系的確有可能沒這科目,但視覺傳達設計系不可能沒有。

      刪除
    10. 關於藝術史的教育,我已經統一回在這邊了
      https://21furu.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17.html

      刪除
  5. 我是復興畢業(有修美術史)後再念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當然畢業展也參加了所謂的新ㄧ代(高職就有了...),是,地確很花錢~畢業後從設計公司再轉任於4A廣告公司服務,從事商業廣告idea啟發。我覺得問題點不在於有沒有學習藝術史,而是傳統教育有沒有啟發個人的思考&想法?因為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大家的差異性才明顯的比較出來,真的是要靠日常生活中個人的興趣&涵養,如電影或閱讀或旅行,這些對生活當中細微的感受,去思考培養易於常人的觀察,顯現在對美感的設計上才能產上不一樣的表現。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抱歉,我在了解這一塊的時候,我已經盡力的去了解一些我認識的學生有沒有學這塊了。在這塊上面我沒有好好了解確實是我的問題,不過也如同上面一位朋友所說的,藝術史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簡單就是了。這篇文章是希望我們能夠更了解我們產業的問題,很抱歉引起二位的反感

      刪除
  6. 我是讀建築設計的,我們大學學程有包含必修的建築史與選修的藝術史,筆者應該查清後再做「國內設計系學生不讀藝術史」的評論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抱歉,我在了解這一塊的時候,我已經盡力的去了解一些我認識的學生有沒有學這塊了。在這塊上面我沒有好好了解確實是我的問題,不過也如同上面一位朋友所說的,藝術史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簡單就是了。這篇文章是希望我們能夠更了解我們產業的問題,很抱歉引起二位的反感

      刪除
    2. 但我深感覺得有才華的設計師,真的是極少派,能夠成為設計師的事10%,能夠成為好的設計是1%,能夠真的是出色的設計師.......那數字真的不敢言語

      刪除
  7. 由包浩斯直接導論到美國工業強盛,我認為因果關係薄弱

    納粹是讓很多頂尖人才離開德國到美國去沒錯,到美國去創立了的黑山學院即是如此產物。但讓美國在工業上強盛的不只是因為包浩斯的人跑去美國的因素,還有和50、60年代與資本主義結合的現代主義美國夢所造成的強大消費力,而引發的工業與住宅發展等因素,因此「後來這群優秀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就遠渡西方,到了美國,也導致美國後來在工業上的強盛。」這句話我認為是因果連結薄弱,且以偏概全的

    另外,您文中有提到包浩斯結束的原因。我所瞭解的,是因為希特勒在擴權後極力剷除異己,不只是有著社會主義及威瑪共和色彩的包浩斯,還有其他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人士,還有其他只要在言行舉止上不支持納粹政府的相關人士,全都放進集中營或者殺害。與這群包浩斯人士有著俄國人背景、集結可能會顛覆政權等等原因,都不直接起到作用(還有一說是因為希特勒當初怎麼考都考不上藝術學院,所以鄙視一切以這為主的心態。不過這只是謠言)

    所以,拿包浩斯來做類比台灣的設計系所,我認為並不恰當。兩者差異不在教學課程上,而在於出發點

    台灣的設計系所是延續著過去師範體系的產物,與包浩斯由藝術家組成的革新教育團體,動機完全不同,所要達到的目的也完全不同。包浩斯是要革新世界趨勢,讓每個人都能夠應用藝術到生活之中,而台灣師範體系教師是要培育下一代的想法,讓他們可能學以致用,方向完全不同。因此,用這樣的類比並不恰當

    你看台灣設計系所將包浩斯放在藝術史學書裡,而不是思考架構的課程裡,就知道只知其皮毛的問題了

    但別以為我是在幫新一代說話,我除了自己去參加的那一屆外完全沒有再去看過,因為我知道那不過是文化局要賣政績的大拜拜而已,學生只是被利用的工具(是說當初我們誰不是被利用的很爽)

    包浩斯的教學重視藝術涵養,但更主要的動機是對社會的改造,這是有其目的性的。哪一間台灣的設計系所有此目標,我還真不知道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你的留言和補充,很多地方指出我的不明確之處
      不過我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引起更多人一起討論台灣國內的設計產業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我提出包浩斯,其實是希望國內有更多人去重視藝術產業

      刪除
    2. 林承緯 歡迎你到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看看。
      如果願意更深入的瞭解,可以聽聽建築設計系的評圖或展覽。
      我想,台灣還是有不少努力對社會產生影響的設計系所的

      刪除
    3. 我當天有參觀實踐,雖然不滿意作品
      但相較之下已經是第一級的作品了

      刪除
  8. 如果要發表比較具顛覆性的標題,最好要多做一些功課,多些數字跟比較客觀的探討(舉例,國內一年設計畢業生人數應該都找得到,其中多少還從事設計行業,還有這個必修展覽對整體行業發展是利大於弊還是反過來。還有你說「我知道設計展覽讓廠商賺了很多錢」,這樣寫是不行的(問問新聞或傳播系的人,這些都應該是你下這個標題該搭配的重點內容,而不是憑感覺來寫。依感覺來舒發也沒關係,只是依你寫的內容,稱不起這樣的標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我覺得這樣寫也沒什麼不好,一堆數字數據也不一定能讓讀者更輕鬆,如果你覺得不妥的話也寫一篇較為客觀的探討來看看,沒有找碴的意思,只是想要看到更多觀點
      因為其實我也只是高一的學生讀的跟設計有關,看到這標題就按進來,沒想到更多的探討在回覆跟評論裡

      刪除
  9. 你好.你站在資深設計的前輩看這展覽.當然這些青澀的作品可能無法滿足你對藝術的要求.但若從教育的觀點來看.我個人覺得還蠻有意義的.對學生來說也是很好的機會與經驗的學習.只是不知此展場是否因教育而能對學生有更多優惠.可惜具規模的藝術展演空間選擇性不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昨天晚上跟朋友討論到這件事情
      最後的想法是這些優秀學生不需要新一代,他們自有出路
      爛學生在新一代學到的也是少之又少
      那我們要求新一代的意義又是甚麼?

      刪除
  10. 又不是有藝術史的課程就真的念懂藝術了好嗎,各位。
    教藝術史的老師真的懂多少藝術實在是個大問題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可諱言台灣在這一塊資源之貧乏。

      刪除
    2. 台灣大概只有南藝大的藝術史學系一所可以培養出真的藝術家,但也要看這些念文科的有沒有要跨領域的意思,很多念完藝術史都進博物館或畫廊工作了,很可惜。

      刪除
  11. 應該是說...優秀的設計系學生,不管學校有沒有教藝術史、選修或必修,她/他在思考作業時,很自然地就會去圖書館,從畫冊、作品集...很自然就會發現世界設計史、藝術史...本能地、召喚性地翻閱起來,而且還會沉迷其中,得到新的靈感...比上課教的還有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連這種求知熱情都沒有的學生,念設計也只是趕時髦,出社會後自然淘汰,所以不必太擔心,等他/她真的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就會有另一片天空

      刪除
    2. 同意+1
      如果有老師提點當然好,但能夠自動自發、善用資源/查找資源的學生可遇不可求啊~~只是台灣人少,能夠出現這樣學生的比例又更少了QQ,加油!!!

      刪除
  12. 看到作品的質量不好,就說新一代沒用?
    新一代有很多BUG,但是它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學生們去競技,之中也激發出了不少很好的作品。好的設計也都是從平凡中脫穎而出,世界上有哪一所大學出產出來的作品都是劃時代?沒有一項是庸俗的?

    只會說新一代沒好作品的人,大多都只是去走馬看花。隨便晃晃沒有去關注後續發展的人吧。

    最後 Alessi的榨汁機有幾個人真的會拿去擠柳丁?

    回覆刪除
  13. 台灣也沒那樣的師資吧?!
    有那樣的知識水平和才華的人,
    也不見得會教書,
    這是整體的不如人,
    不只發生在學生身上。

    回覆刪除
  14. 我覺得不是有無學藝術史或色彩學的問題(本人藝大+研究所畢 目前在業界打滾)
    而是教藝術史和色彩學的老師很多本身就不懂藝術史色彩學
    以前的制度是只要分數夠上師院 那不管你會不會畫畫 有無研究藝術史學才能
    照資歷升上去你都有資格在大專院校教藝術史色彩學

    後來雖然師院制度崩潰(三流大學都能考教育學程之後)
    但這一批只會唸書 畫畫程度連國中宅男在課本塗鴉程度都沒有的人
    已經在台灣藝術設計相關學校爬上高位教學了

    另一種是英文好或考運好 靠著考過外國大學 鍍金轉一圈回來位居高位的
    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去那邊念了啥 所以高深莫測
    他們本身對藝術設計也沒什麼實際見解
    你叫他翻譯英文書或幫忙寫官樣邀稿文可以
    叫他實際畫圖或演練設計軟體就做不到了

    這種人永遠躲在幕後 寫序的時候才會用一堆頭銜突然出現

    以上這兩種人沒有學校給薪會餓死 因為他們的作品或論文在業界無法換成錢(很現實的問題)

    (還有一種一樣什麼都不行但是靠藝術設計賺大錢的馬友友 那是政治問題就不用解釋了)

    事實上新一代辦那麼多年 版主發文說可能參加的人裡百分之十的人才有成果
    我可以跟版主說 實際是參加的人裡千分之一的人會賺錢
    其他不是放棄去拉保險做直銷 就是被當衛生紙用完就丟
    (領小七的時薪自稱設計師當別人的手操縱軟體做不需大腦的瑣事
    眼睛壞了或身體熬夜壞了就換下一個人替補)

    至於新一代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很簡單 相關單位有錢賺
    一事無成的學生參加盛會可以滿足虛榮心(畢竟遲早會放棄 一生一次騙自己是設計師的一刻)
    你說啊不是說有千分之一的人會賺錢
    只能說有毅力的人或天才遲早會成功 跟有沒有花錢參加新一代一點都無關


    其實問題根源不在廢不廢新一代 而在「上」「下」交相賊
    環境(上)是人(下)住的根本
    教師(上)是學生(下)學習的根本 兩邊都不行 醜竹如何出美筍?
    就好像在外國人看來 台灣馬路這麼醜 住在上面的人妄想做出什麼美的作品根本天方夜譚
    選我正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你的回覆,我學到很多東西
      待會我會統一用一篇文章來回應大家

      刪除
    2. 設計職科三年級生有話要說,表示完全同意。
      我班導對設計和藝術和教學都不行(各班各老師一致認同),但是就是居於某幾科重要的專業科目。
      縱觀其他班,結論是越年輕的老師不論各個領域都較年長的老師優秀,這是非常諷刺也矛盾的。

      刪除
  15. 回覆
    1. 根據朋友的說法,他們要畢業必須有過一次校外展覽,為求簡便就是參加新一代設計展。
      展覽一開始的立意是讓廠商可以看看學生作品,增加未來合作/工作的機會。但經由某種官商勾結之後,變成沒有廠商會來看、學生要花大量金錢參展(破萬還不包括自己展覽品的材料費),甚至現在老師要看展還得自己買門票等等。
      然後展覽物品質也是不一,據他說有一年有得獎的是一台腳踏車,但那台腳踏車沒有鍊條根本不能騎。

      刪除
  16. 我大學有教藝術史
    我覺得無聊會翹課
    我拿過新一代金獎
    我現職廣告公司ACD
    我想我有做的只是努力思考

    而台灣設計教育的問題也不在於藝術或設計史
    而是有幾個能教「設計思考」的教授?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切應該都是在社會打滾所學的經驗比較實在吧

      刪除
    2. 我很贊同你的說法
      多數藝術史在教受的時候只是教教歷史
      卻沒有對其中的歷程做更多的思考

      刪除
  17. 如果設計科系的學生還真的有上過美術史,
    那他們的爛設計就是真爛了。

    回覆刪除
  18. 我本身是在國立高職任教相關科系的老師,在目前台灣高職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設計概論」與「造形原理」兩門學科中是有提到設計史跟藝術史的。不過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參加比賽、累積得獎作品、做專題製作、還要顧好國英數所有學科(一切都是為了升學),設計史跟藝術史也變成是一門講求「教學成效」的學科,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最多的流派、作品、代表作者…以求在四選一當中獲取最高分數,這樣的學習方式要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其實滿有限的,這部份需要的是高職老師用心的去引導跟啟發。但無奈的是…在老師們在面對各種評鑑度、跟各種x質化計劃之下,能夠用心備課教學的時間也更是有限…
    (包浩斯成立的時間應為1919年…請確認…

    回覆刪除
  19. 我覺得不是有無學藝術史或色彩學的問題(本人藝大+研究所畢 目前在業界打滾)
    而是教藝術史和色彩學的老師很多本身就不懂藝術史色彩學
    以前的制度是只要分數夠上師院 那不管你會不會畫畫 有無研究藝術史學才能
    照資歷升上去你都有資格在大專院校教藝術史色彩學

    後來雖然師院制度崩潰(三流大學都能考教育學程之後)
    但這一批只會唸書 畫畫程度連國中宅男在課本塗鴉程度都沒有的人
    已經在台灣藝術設計相關學校爬上高位教學了

    另一種是英文好或考運好 靠著考過外國大學 鍍金轉一圈回來位居高位的
    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去那邊念了啥 所以高深莫測
    他們本身對藝術設計也沒什麼實際見解
    你叫他翻譯英文書或幫忙寫官樣邀稿文可以
    叫他實際畫圖或演練設計軟體就做不到了

    這種人永遠躲在幕後 寫序的時候才會用一堆頭銜突然出現

    以上這兩種人沒有學校給薪會餓死 因為他們的作品或論文在業界無法換成錢(很現實的問題)

    (還有一種一樣什麼都不行但是靠藝術設計賺大錢的馬友友 那是政治問題就不用解釋了)

    事實上新一代辦那麼多年 版主發文說可能參加的人裡百分之十的人才有成果
    我可以跟版主說 實際是參加的人裡千分之一的人會賺錢
    其他不是放棄去拉保險做直銷 就是被當衛生紙用完就丟
    (領小七的時薪自稱設計師當別人的手操縱軟體做不需大腦的瑣事
    眼睛壞了或身體熬夜壞了就換下一個人替補)

    至於新一代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很簡單 相關單位有錢賺
    一事無成的學生參加盛會可以滿足虛榮心(畢竟遲早會放棄 一生一次騙自己是設計師的一刻)
    你說啊不是說有千分之一的人會賺錢
    只能說有毅力的人或天才遲早會成功 跟有沒有花錢參加新一代一點都無關


    其實問題根源不在廢不廢新一代 而在「上」「下」交相賊
    環境(上)是人(下)住的根本
    教師(上)是學生(下)學習的根本 兩邊都不行 醜竹如何出美筍?
    就好像在外國人看來 台灣馬路這麼醜 住在上面的人妄想做出什麼美的作品根本天方夜譚

    回覆刪除
  20. 我本身是在國立高職任教相關科系的老師,在目前台灣高職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設計概論」與「造形原理」兩門學科中是有提到設計史跟藝術史的。不過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參加比賽、累積得獎作品、做專題製作、還要顧好國英數所有學科(一切都是為了升學),設計史跟藝術史也變成是一門講求「教學成效」的學科,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最多的流派、作品、代表作者…以求在四選一當中獲取最高分數,這樣的學習方式要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其實滿有限的,這部份需要的是高職老師用心的去引導跟啟發。但無奈的是…在老師們在面對各種評鑑度、跟各種x質化計劃之下,能夠用心備課教學的時間也更是有限…
    (包浩斯成立的時間應為1919年…請確認…

    回覆刪除
  21. 留了一堆被系統判定為垃圾 丟到垃圾桶⋯

    回覆刪除
  22. 我本身是在國立高職任教相關科系的老師,在目前台灣高職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設計概論」與「造形原理」兩門學科中是有提到設計史跟藝術史的。不過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參加比賽、累積得獎作品、做專題製作、還要顧好國英數所有學科(一切都是為了升學),設計史跟藝術史也變成是一門講求「教學成效」的學科,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最多的流派、作品、代表作者…以求在四選一當中獲取最高分數,這樣的學習方式要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其實滿有限的,這部份需要的是高職老師用心的去引導跟啟發。但無奈的是…在老師們在面對各種評鑑度、跟各種x質化計劃之下,能夠用心備課教學的時間也更是有限…
    (包浩斯成立的時間應為1919年…請確認…

    回覆刪除
  23. 我本身是在國立高職任教相關科系的老師
    目前台灣高職的教育制度之下
    在「設計概論」與「造形原理」兩門學科中是有提到設計史跟藝術史的。
    不過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參加比賽、累積得獎作品、做專題製作、還要顧好國英數所有學科(一切都是為了升學)
    設計史跟藝術史也變成是一門講求「教學成效」的學科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最多的流派、作品、代表作者…以求在四選一當中獲取最高分數
    這樣的學習方式要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其實滿有限的
    這部份需要的是高職老師用心的去引導跟啟發。
    但無奈的是…在老師們在面對各種評鑑度、跟各種x質化計劃之下
    能夠用心備課教學的時間也更是有限…

    (包浩斯成立的時間應為1919年…請確認…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留言一直被刪…@@

      刪除
    2. 我本身是在國立高職任教相關科系的老師,在目前台灣高職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設計概論」與「造形原理」兩門學科中是有提到設計史跟藝術史的。不過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參加比賽、累積得獎作品、做專題製作、還要顧好國英數所有學科(一切都是為了升學),設計史跟藝術史也變成是一門講求「教學成效」的學科,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最多的流派、作品、代表作者…以求在四選一當中獲取最高分數,這樣的學習方式要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其實滿有限的,這部份需要的是高職老師用心的去引導跟啟發。但無奈的是…在老師們在面對各種評鑑度、跟各種x質化計劃之下,能夠用心備課教學的時間也更是有限…
      (包浩斯成立的時間應為1919年…請確認…

      刪除
    3. 我本身是在國立高職任教相關科系的老師,在目前台灣高職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設計概論」與「造形原理」兩門學科中是有提到設計史跟藝術史的。不過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參加比賽、累積得獎作品、做專題製作、還要顧好國英數所有學科(一切都是為了升學),設計史跟藝術史也變成是一門講求「教學成效」的學科,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最多的流派、作品、代表作者...以求在四選一當中獲取最高分數...

      刪除
    4. 我是不會刪留言的,可否請你再留言一次

      刪除
    5. 這樣的學習方式要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其實滿有限的,這部份需要的是高職老師用心的去引導跟啟發。但無奈的是…在老師們在面對各種評鑑度、跟各種x質化計劃之下,能夠用心備課教學的時間也更是有限…
      (包浩斯成立的時間應為1919年…請確認…

      刪除
    6. 喔對,抱歉我寫錯了

      刪除
    7. 被系統判定垃圾留言 要版主從垃圾桶解鎖歐

      刪除
    8. 我本身是在國立高職任教相關科系的老師,在目前台灣高職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設計概論"與"造形原理"兩門學科中是有提到設計史跟藝術史的。不過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參加比賽、累積得獎作品、做專題製作、還要顧好國英數所有學科(一切都是為了升學),設計史跟藝術史也變成是一門講求"教學成效"的學科,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最多的流派、作品、代表作者…以求在四選一當中獲取最高分數
      這樣的學習方式要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其實滿有限的,這部份需要的是高職老師用心的去引導跟啟發。但無奈的是…在老師們在面對各種評鑑度、跟各種x質化計劃之下,能夠用心備課教學的時間也更是有限…

      刪除
    9. 原來要這樣,我剛剛解鎖了36則留言,我應該會嚇死,吃完飯再來看怎樣回吧

      刪除
    10. 重複的可以刪掉 看的好亂~

      刪除
  24. 我本身是在國立高職任教相關科系的老師,在目前台灣高職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設計概論」與「造形原理」兩門學科中是有提到設計史跟藝術史的。不過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參加比賽、累積得獎作品、做專題製作、還要顧好國英數所有學科(一切都是為了升學),設計史跟藝術史也變成是一門講求「教學成效」的學科,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最多的流派、作品、代表作者…以求在四選一當中獲取最高分數,這樣的學習方式要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其實滿有限的,這部份需要的是高職老師用心的去引導跟啟發。但無奈的是…在老師們在面對各種評鑑度、跟各種x質化計劃之下,能夠用心備課教學的時間也更是有限…
    (包浩斯成立的時間應為1919年…請確認…

    回覆刪除
  25. 您好,我是純美數系大學畢業的,目前也在做設計,我非常贊同您這篇文章的觀點。
    從還沒讀小學開始訓練、高中美術班,一直讀到美術系畢業,從來沒有接觸過設計,只有畢業之後才開始學。
    就連第一份工作的老闆也是純美術畢業的資深設計師,也是唯一一位讓我非常尊敬的設計師。
    對於設計本科畢業的作品,我想只有長期經過美術史訓練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真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光是文化涵養、美學、評斷.......,就有極大的層次差異。有的做出來根本不敢直視,只有一個醜字形容。
    所以我覺得藝術訓練非常的重要,讀兩三年藝術史真的不能跟經過二十幾年的美學訓練的比較。
    就算知道麼藝術家,什麼名畫,不能融入到血液裡一切都沒有用,當然我講的不一定對,
    但學設計一定比學純藝術簡單,這是經過多年學習這兩個領域的心得。
    謝謝

    回覆刪除
  26. 好的作品也是從平庸中脫穎而出,有哪所大學的學生做出來的作品通通都是劃時代的,沒有一個是平庸?
    看到之中作品水中低落的部分就斷言,設計出了很大的問題?這不會有失客觀嗎?

    做專題重點不是產出的結果,而是學習在過程中如何整合多項技術的能力。還有學習與人溝通協作。
    新一代不過是一個讓學生可以發表這過去一年努力的成果。如果一個學設計的人說在這一年中甚麼都沒有學習到,那麼不是不認真就是悟力差吧。

    買張兩百塊的票,走馬看花之後就鐵口直斷的說新一代是無能,我想這應該是沒有去關心後續發展的人吧。

    最後,有誰會拿Alessi的榨汁機去擠柳丁R(笑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覺得中肯

      刪除
    2. 剛剛以為被刪文,所以又發了一遍。

      刪除
    3. 那我把你另外一個刪掉可否? 我看到這裡爆炸有點崩潰

      刪除
    4.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做一個專題,除了學會做東西之外。更多的是附加上去的,做的文案、提報、排版、商業攝影。通通都是專題的內容,雖然他們的產品不一定是最好的。
      就連如何跟廠商協調溝通,如何把自己的成果最大效益的展現給人們觀賞也是需要經驗的。
      如果只讓最優秀的學生展現自己,那對於其他的人不就失去了一次累積經驗的機會?

      專題的本質是要訓練學生把這些雜項的技能整合再一起,而不適單一的產品輸出。你可能得要先搞懂新一代是專題展,不是單一的產品行銷大會。

      刪除
    5. 只想要立竿見影的得到最好的,卻忽略了人才的養成與教育。就是這種觀念深深地烙印在台灣人的腦袋上,這才是現在種種亂象的根本。

      刪除
    6.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做一個專題,除了學會做東西之外。更多的是附加上去的,做的文案、提報、排版、商業攝影。通通都是專題的內容,雖然他們的產品不一定是最好的。
      就連如何跟廠商協調溝通,如何把自己的成果最大效益的展現給人們觀賞也是需要經驗的。
      如果只讓最優秀的學生展現自己,那對於其他的人不就失去了一次累積經驗的機會?

      專題的本質是要訓練學生把這些雜項的技能整合再一起,而不適單一的產品輸出。你可能得要先搞懂新一代是專題展,不是單一的產品行銷大會。

      刪除
    7. 我晚一點會發一篇文章統一回應

      刪除
    8. 然後我的回文又被吃掉了

      刪除
  27. 版主你本身是藝術背景的吧,相信妳懂「設計」跟「藝術」其實並不一樣,兩者只在於基礎能力培養是相似的,後來不管是藝術或是設計,都回會無形的應用在成品上。另外我不太懂妳這種篇文是以甚麼基礎角度來做批判,台灣的「新一代設計展」,的確有不少的問題以及盲點,但問題是出在台灣整個智財的生態還有官商與利益的勾結,以及台灣設計教育及產業現況所帶給學生的價值觀(這並不是只要知道蒙德里安或葛羅佩斯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設計這個東西有分很多種Domain,有某些產品的藝術成分的確會佔的比較重,像是汽車、交通工具等等(這個領域的學生我相信你沒話講),但像是以科技功能為主的產品,本來主軸就是在它應用的Scenario跟Solution,所有的設計,都是在某種限制下想辦法做出來的結果,也會因為本身的定位或是工程因素犧牲掉了所謂的藝術感或是美感。而且每一位學生都是把自己的成果展是給大家看,雖然智財環境不友善,但這本來就是他們完成最終作品的動力,還分甚麼有才華沒才華,這都是你自己評論的,只要自己是盡力做的,對得起自己的就是好結果,資源分配不均弱肉強食不是設計界獨有,有高有低本來就正常(除非裡面所有人都是jonathan ive)。總而言之,新一代真正的問題你這邊文章大概有命中的只有15%吧,剩下的問題你貼那些設計史上出現的椅子根本沒啥屁用(請放眼未來別活在過去),現在做榨汁機已經沒前途了。而且幹嘛批評人家做的產品設計畢業作品,本來每個人生活經驗就不一樣帶出來的產品也不一樣,這個時期的學生本來東西就不一定會是完整的,發現問題點就很棒了。
    (PS:台灣設計系的學生都會學設計史 ㄎㄎ)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好意思,我沒有能力一一回應你們,不過我盡可能的把所有問題回應在這一篇文章裡面了
      http://21furu.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17.html

      刪除
  28. 好的作品也是從平庸中脫穎而出,有哪所大學的學生做出來的作品通通都是劃時代的,沒有一個是平庸?
    看到之中作品水中低落的部分就斷言,設計出了很大的問題?這不會有失客觀嗎?

    做專題重點不是產出的結果,而是學習在過程中如何整合多項技術的能力。還有學習與人溝通協作。
    新一代不過是一個讓學生可以發表這過去一年努力的成果。如果一個學設計的人說在這一年中甚麼都沒有學習到,那麼不是不認真就是悟力差吧。

    買張兩百塊的票,走馬看花之後就鐵口直斷的說新一代是無能,我想這應該是沒有去關心後續發展的人吧。

    最後,有誰會拿Alessi的榨汁機去擠柳丁R(笑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認真覺得你沒有了解我的意思,這個展對於優秀學生來說是多餘,對於平庸學生來說我不覺得它們真的有學到東西。最後只讓廠商得利

      刪除
    2. 其實沒辦法同意你的看法,
      優秀的學生沒有像這樣的大型展覽如何讓更多的外人知道他們優秀?

      廠商沒有利潤他們為何要辦新一代?廠商得利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作品的好壞與他們無關,請不要因為別人很好賺,就好像他們是在利用人

      廠商在利用學生賺錢,學生也同樣是可以利用廠商去宣傳作品
      廠商有好的場地跟機會給學生宣傳,他們做到了,所以他們賺了錢,
      但是學生有好的作品去宣傳嗎?
      學生有好好利用這個場地跟機會去宣傳嗎?有人有,有人沒有

      您逛了一圈回來連自己印像做最深刻的作品名稱跟作者都忘了
      不知道您是因為對整個展覽官商勾結太失望所以忘了
      還是因為他本身就不是一件值得讓您記住的作品
      如果是後者就算了,但如果是前者,我會希望您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看展的心態
      這種大型的綜合展覽說實在就是像在挖寶一樣
      平庸的東西多不多? 多
      但是好的作品有沒有? 有,但我會覺得這個會因看展人的心態而異

      如果您跟樓上某位覺得這個像是文化局官商勾結利用學生的大拜拜一樣
      是個有跟沒有都沒差的展覽的話,我會覺得您還是眼不見為淨比較好

      展覽就是機會,好的展覽,就是好的機會
      提供機會不是問題,不懂得利用機會才是問題

      刪除
  29. 我本身是在國立高職任教相關科系的老師,在目前台灣高職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設計概論"與"造形原理"兩門學科中是有提到設計史跟藝術史的。不過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參加比賽、累積得獎作品、做專題製作、還要顧好國英數所有學科(一切都是為了升學),設計史跟藝術史也變成是一門講求"教學成效"的學科,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最多的流派、作品、代表作者…以求在四選一當中獲取最高分數
    這樣的學習方式要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其實滿有限的,這部份需要的是高職老師用心的去引導跟啟發。但無奈的是…在老師們在面對各種評鑑度、跟各種x質化計劃之下,能夠用心備課教學的時間也更是有限…
    (包浩斯成立的時間應為1919年…請確認…

    回覆刪除
  30. 剛留言好像被刪了......登入重留一次
    您好,我是純美數系大學畢業的,目前也在做設計,我非常贊同您這篇文章的觀點。
    文章的藝術史應該只是美學的一小部分,正確來說應該是美學培養吧!
    我從還沒讀小學開始訓練、高中美術班,一直讀到美術系畢業,從來沒有接觸過設計,只有畢業之後才開始學。
    就連第一份工作的老闆也是純美術畢業的資深設計師,也是唯一一位讓我非常尊敬的設計師。
    對於設計本科畢業的作品,我想只有長期經過美術史訓練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真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光是文化涵養、美學、評斷.......,就有極大的層次差異。
    例如我有些設計本科資深前輩的點子、執行力都很優秀,但成品光是色彩的使用就令我不敢直視。
    所以我覺得藝術訓練非常的重要,讀兩三年藝術史真的不能跟經過二十幾年的美學訓練的比較。
    就算知道麼藝術家,什麼名畫,不能融入到血液裡一切都沒有用。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很理解你的意思,我認為那些融入的過程在於思考和體會,無奈的是我們的教育機制真的太少太少討論這一塊的重要性了。

      刪除
  31. 我個人的淺見
    看見大家對於設計史這麼多的討論 讓我不禁覺得原來這就是我們教育了近二十年的設計教育
    時至今日 不管是不是甚麼設計系的學生
    只要你有興趣 我相信設計工藝史的演進這方面的知識
    要了解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
    但是已經過了快二十個年頭了
    各方面的設計技術與知識甚至是管理或是流程都已經有不少進展
    在業界的各位先進
    若是有接觸到 是否願意分享一些些給這些學子們
    也許學生們的各方面真的還不足夠
    但是多一些正向的交流刺激學生
    總是讓有心的學生更早進入這個領域是一件好事
    思考這件事本來就不用教授教學
    教授只能講授 設計的方法
    但是如果只知道跟著教授"設計的方法"去執行從事設計
    這樣來說 本來就不太算是一種 設計的行為
    設計本來就是一種需要大量思考與眾人集思廣益的活動
    我們台灣一直以來把它當作一種類似個人藝術創作的行為來看待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以來得了一大堆的獎項
    但是真正能夠量產而又不曲高和寡的設計會這麼少的原因了
    不思考設計背後真正的意義
    不思考設計背後真正的文化內涵
    就算解決了問題 降低了成本
    那些嚴格來說都已經不是現在21世紀所規範的設計行為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不起,對我來說我自己的人生歷程
      關於藝術史,我除了花了很多心力去了解、閱讀
      而更多的時間是與朋友討論這類的歷史
      通常兩個人在討論當中總是可以得到很多
      我覺得國內的人都覺得歷史是一門很好了解的知識
      但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這樣

      刪除
  32. 請問您還愛您的左耳嗎?

    回覆刪除
  33. 我來串場...其實如果有去綠島的人權紀念館參觀,就會發現當時留下來的一些手稿文獻....裡面被關的思想政治犯都是一些非常厲害的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所以台灣缺乏美感素養,跟政治因素也是有關係....印象最深的是關在裡面的一個犯人幫他外甥女做了一個小提琴...用撿到的木頭跟骨頭做的....還有人翻譯日文文學作品....算了離題超遠的...抱歉呀!!

    回覆刪除
  34. 就我所知。
    讀書讀的好,畫圖畫不好。
    藝術史和藝術感基本上沒啥瓜葛。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點我是不同意的,很多觀感都是從經驗中去比較的。而藝術史絕對與經驗有關

      刪除
    2. 畫圖與設計的技術的確有天賦的差異,但若因起步順遂便自恃能一輩子坐享成果,便只能繼續做匠才。
      感動人心的作品,除了好的工藝氣巧外,還需注入創作者的思惟和觀點,才會變得永恆、有意義,如對藝術史一無所知,要怎麼觸動心中的想法呢?

      刪除
  35. 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有錯嗎?請不要用您的個人觀點去否定學生的作品好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雞同鴨講==...他在探討的議題和用設計解決生活方式無關\他也沒否定學生作品,只是疑問新一代設計展的必要性。
      偷換概念很嚴重喔!

      刪除
  36. 我待會統一回一篇文章

    回覆刪除
  37. 或許,台灣的問題是,老師說 我們這科就是要有畢業成果展,然後展完就能畢業,然後呢?拿著花了錢做好的成品回家,就擺在那了= =""這就是= =台灣的新一代設計展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好意思,我沒有能力一一回應你們,不過我盡可能的把所有問題回應在這一篇文章裡面了
      http://21furu.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17.html

      刪除
  38. 看了一圈,還是有值得讚賞的產品和原創idea。找出最好的,就是我們社會人的責任。

    回覆刪除
  39. 好的設計其實不一定需要藝術。 只要有辦法想到個新的方法做一件事就可以了。
    至於新一代只是叫學生去辦學校招生 這是事實。 學生被強迫花自己的錢去參加一個對以後職業生涯沒有任何意義的展 根本就是浪費錢。

    就像某個老師, 名字就不提了..... 廖學書

    回覆刪除
  40. 小弟覺得上不上藝術史或設計史,固然是能為自己加強藝術涵養。不過出了社會真正要面對是出錢的業主。如果業主不買單那種藝術美感,只是要再大一點,再出來一點....,或許問題不是上不上那堂課而已了

    回覆刪除
  41. 今年五月初,我前往高雄市駁二看那邊的設計展(青春設計展嗎?我也忘記了)在非服飾的那一個館區裡面(在七賢路高雄港牌樓那一邊)只有一件讓我看完直覺這個概念意象與發想很好,是一個可以作多種堆疊的凳子以及巧妙運用卡榫的櫃子,我也沒有拍照但是那個設計一直卡在我的腦海裡。

    回覆刪除
  42. 身為高職學生
    雖然不敢說很“深入”於筆者口中的藝術史
    但起碼文章中所提及的事件及人名、作品名都是熟知的
    別的不論 但台灣學生都沒有接觸這點是不完全正確的
    當然高中生如何我們不知道,也或許許多高職老師都把它當作考試必須隨便講講,學生學的到多少確實是真的看運氣的。
    但個人覺得會導致整體環境跟教育脫不了關係,
    普通高中不重視美學教育,
    高職學校為了升學也把我們的三年塞得滿滿滿,
    大家都沖著設計系的光環看似熱門,
    真正會去思考設計意義及目的的學生實在太少,
    除了體現美感,解決問題的重點跟解決方式都太過於為了設計而設計,
    因為要做一個看起來很有用的東西,硬是挑了一個問題來解決,就是因為學生時期的教育,
    也許是學生本身就沒有弄懂設計這個行業,也或許是老師沒有盡到解釋的義務,
    總之光是有美學也不完全是足夠的。
    當然就平面設計來說 怎麼傳達也是更為重要。
    不過老實說,今年台藝大輔大等學校相對於科大的表現是很突出的,
    我想不被重視的技職體系在多別人三年的基礎下,還是有很多需要進步的觀念,而非一味的埋頭做,埋頭讀考個好科大如此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抱歉,我統一回復在這裡了
      https://21furu.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17.html?showComment=1463471831813#c3948712912081053101

      刪除
  43. 各位,我統一回應
    http://21furu.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17.html

    回覆刪除
  44. 不知道"每一個"學生在扣除掉學校補助跟門票收入外,每個人還要花1W5到2W的費用,每個學校學生總負擔就要支出45W,這個展覽的發想...到底是展覽為重...還是做一個大拜拜
    結果之後又是像台灣其他衰敗的展覽,最後變成夜市....

    回覆刪除
  45. 你好,我也在二年前看到新一代需要一些業界的協助,所以自發的發起了這個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InsightofNewDesign/
    這兩年也做了一這個網頁
    http://youngdesigner.rocks/
    你有沒有興趣除了寫文章之外,實際一起來做些事,真的造成改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以請你發訊息給我的粉絲團嗎? 這兩天要回應的東西太多了

      刪除
  46. 1.本文只有一句話寫的正確--廠商靠新一代展賺了很多錢
    2.最後一段的反駁-沒念過藝術史也可以做出跟經典一樣的東西簡直是天才啦!
    3.還是沒講到新一代展如何展完之後有工作阿????萬年老問題...
    建議用網路展覽啦!直接媒合企業找工作...
    其實僧多粥少除非自己創業找客戶.不然找到老闆的機會很少

    回覆刪除
  47. 高職測驗、業界證照都還在用[選擇題]來測試色彩學、藝術史、設計史= =

    回覆刪除
  48. 藝術是廣義議題,並非是藝術史可以成就設計,就像畫家的表現成就非來自藝術史的學校。

    而是設計的本質需求很廣,藝術史是一個理解設計本身的定義與方向。設計是個異於其它專業,學習內容與表現很廣,所需的不是能了解藝術史就能使設計作品更好,它們關係不是懂藝術史就能有好設計。

    設計構成條件不是單一條件,所以包浩斯才有這些類別需要的學程的學習,重在製作實用與技術。

    藝術史的學習當為涵養,提供了文化層次與人文素養。當藝術成為技術時,設計更需要的在於造形原理或造形心理學。包浩斯重要在造形原理的內容的傳授,把藝術表現的視覺(造形的構成)成為可傳授的要素的理論,形成設計學習的依據,所以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也就是在實用設計是在於製成與材質技術,以及造形與使用問題合一成為設計的問題與內容。

    造形原理源自於藝術構成條件,學習要的是藝術概論中的構成,它的重要性的影響才是直接的,藝術史是個認識與素養,但不是設計問題的主要關係。

    我是創作繪畫、從事室內設計,養成學習工藝,也兼課室內設計的教學。經驗中看到學生對於藝術的認知是缺乏,同樣對於最基本的造形原理與造形心理也很弱,更遑論於實用的概念的認知。問學生「完形理論」沒一個知道的,也相信板上的與眾多設計者也不解,但這卻是最影響造形好不好的主要因素。

    藝術史重要,但它是涵養素質,而設計要求的內容是原理,是藝術中提析出來於設計學習專用的,這部分才是影響設計構成的主要因素。

    簡單的說,藝術構成要素、繪畫構成要素、造形構成要素,相信很多人不知這三者的關係,連美的形式與美的意識二者也分不清。

    就砧板而言,使用與空間是一個問題,造形與製作是一個問題。而學生就實用與使用分不清,把使用認知為單一問題,對空間的現實使用更模糊(收納概念這衍生另一個人性問題),當然對於造形與解決問題這麼單薄。

    回覆刪除
  49. 藝術是廣義議題,並非是藝術史可以成就設計,就像畫家的表現成就非來自藝術史的學習。

    設計的本質需求很廣,仍異於藝術。藝術史是一個理解設計本身的定義,而設計是個異於其它的專業,也不同於藝術史單純的養成,因為學習內容與表現太廣了,所以了解藝術史就能使設計作品更好,並不會有直接關係,但卻是設計學習的需要。簡言之,它們關係不是懂藝術史就能有好設計這麼單一絕對因素。

    設計構成條件不是單一條件與內容,所以包浩斯才有這些類別需要的學程的學習,重在製作實用與技術,演變成專科職業學校的由來。

    藝術史的學習當為涵養,提供了文化層次與了解。當藝術成為技術時,設計更需要的在於造形原理與心理學上的知識,因為做造形,也衍生為造形藝術,也分別為應用藝術形態。
    包浩斯重要在造形原理的養成內容,把藝術表現的視覺(形的構成)成為可傳授的要素的理論,形成設計學習的依據。

    在面對實用上則在於製成與材質技術,將造形與實用問題合一成為設計要求內容。這是設計實務與特性。

    造形原理源自於藝術構成條件,學習要的是藝術概論,認識設計的定義與發展特性,別用其它專業,因此它的重要性與影響是直接,因為確定設計在做什麼,定義它自己的特性與要求,所以藝術史是為此只是個認識與素養的作用,但不是設計目的與本身的主要關係。

    我是創作繪畫、從事室內設計,養成學習工藝,也兼課室內設計的教學。經驗中看到學生對於藝術的認知確實是缺乏,同樣對於最基本的造形原理與造形心理也很弱,更遑論於實用的概念的認知,因為設計的必要因素於「問題」。每每問學生「完形」時,沒一個知道完形是什麼意思,也相信板上的與眾多設計者也不常使用完形一詞,但這卻是最影響造形好不好的主要因素,而這認知卻是造形設計理論中很重要的一個知識與技術。

    藝術史重要,但它是涵養素質,而設計真正要求的內容是原理延續藝術史中的藝術表現,因此設計仍有很多的觀念來自藝術,所以設計跟藝術之間的關聯。
    而這些從藝術中提析出來的理論,提供於設計學習專用,造就設計於應用藝術的價值,這部分才是影響設計構成與學習的主要因素。

    簡單的說,藝術構成要素、繪畫構成要素、造形構成要素都是理解設計本身意義以及原理,但它不是藝術史,是造形藝術與技術的認識。相信很多人仍不知這三者的關係,連美的形式與美的意識二者差異也分不清,而只談美感,更別說美學。

    就砧板而言,使用與空間是一個問題,造形與製作是一個問題。而學生就實用與使用分不清,把使用認知為單一問題,對空間的現實使用更模糊(收納概念這衍生另一個人性問題也涉及感官與心理,以及機能與功能的差別),當然對於造形與解決問題的思維這麼單薄。

    回覆刪除
  50. 一點也不認同,學生忙著做成品的過程中,多少會成長,你的話跟說台灣是鬼島一樣的讓我覺得浪費你的文才了,應該把能力去寫讓人向上提升的動力

    回覆刪除
  51. (似乎po出的沒出現,就再po一次,若重覆請將前面的刪除。)

    藝術是廣義議題,並非是藝術史可以成就設計,就像畫家的成就表現成就非來自藝術史的學習。

    設計的本質需求很廣,異於藝術型態,而認識藝術史卻是一個理解設計本身於定義,便理解設計是個異於其它的專業的內容。也不同於藝術史單純的養成,因為學習內容與表現太廣了,是綜合與整合的概念與技術。所以了解藝術史就能使設計作品更好並不會有直接關係,但卻是設計學習的需要。簡言之,它們關係不是念藝術史就能有好設計這麼單一絕對因素。設計其實是一門複雜學的定義,非藝術史的需求而論的。而設計學校也沒有這種複雜學與整合的概念,只專在「專業」觀念一詞的學習內容。

    設計構成條件不是單一條件與內容,所以包浩斯才有這些類別需要的學程的學習,重在製作實用與技術,演變成專科職業學校的由來。

    藝術史的學習當為涵養,提供了文化層次與了解。當藝術成為技術時,設計更需要的在於造形原理與心理學上的知識,因為做造形,也衍生為造形藝術,也分別為應用藝術形態。
    包浩斯重要在造形原理的養成內容,把藝術表現的視覺(造形的構成)成為可傳授的要素的理論,形成設計學習的依據。

    在面對實用上則在於製成與材質技術,將造形與實用問題合一成為設計要求內容。這是設計實務與特性。

    造形原理源自於藝術構成條件,學習要的是藝術概論,認識設計的定義與發展特性,別用其它專業,因此它的重要性與影響是直接,因為確定設計在做什麼,定義它自己的特性與要求,所以藝術史是為此只是個認識與素養的作用,但不是設計目的與本身的主要關係。

    我是創作美術繪畫、從事室內設計與相關設計工作,學校養成是在工藝,也兼任講師於室內設計學校的教學。在經驗中看到學生對於藝術的認知確實是缺乏(非藝術史),同樣對於最基本的造形原理與造形心理也很弱(藝術概論與設計概論),更遑論於實務、實用的概念的認知,因為設計的必要因素於「問題」。每每問學生「完形」時,沒一個知道完形是什麼意思,也相信板上的與眾多設計者也不常使用完形一詞,但這卻是最影響造形好不好的主要因素,而這認知卻是造形設計理論中很重要的一個知識與技術。

    藝術史重要,但它是涵養素質,而設計真正要求的內容是原理延續藝術史中的藝術表現,因此設計仍有很多的觀念來自藝術,所以設計跟藝術之間彼此關聯。
    而這些從藝術中提析出來的理論,提供於設計學習專用,造就設計於應用藝術的價值,這部分才是影響設計構成與學習的主要因素,但藝術使卻無法於設計食物的需求,只能是涵養。

    簡單的說,藝術構成要素、繪畫構成要素、造形構成要素都是理解設計本身意義以及原理,但它不是藝術史,是造形藝術與技術的認識與操作,而包浩斯也於此訓練。相信很多人仍不知這三者的關係,連美的形式與美的意識二者差異也分不清,而只談個人美感,更別說美學的問題。

    就砧板而言,使用與空間是一個問題,造形(造型藝術)與製作是一個問題,人生與人文素養也是一個問題。學生就實用與使用是分不清,把使用認知為單一問題的解決,對空間的現實使用更是模糊(收納概念這衍生另一個人性問題也涉及感官與心理,以及機能與功能、人體與人因的差異。),因此設計於使用上不足概念,當然對於造形與解決問題的思維就這麼單薄。

    總結就是,藝術史不是設計的主要因素,設計是門複雜學的整合知識,繁複性高於其它專業,涉及應用藝術余美的價值,但卻是務實性的工作,無法單一因素構成其價值與養成需求。用藝術史論其設計構成條件只在於造型藝術的賞析,於邏輯於定義上,設計意義與特性是被侷限與不足的。設計是藝術,但須先於實用才有藝術價值,因為實用為設計目的,美感是其要求一項,而美列於造形理論中之一要求,所以設計有了「應用藝術」的價值。藝術史是「史」,增加設計者涵養,而藝術才是設計可利用的技術。

    包浩斯是實務派的技職教育,是綜合工藝的學習集合場所,學習內於藝術(藝術是表現技術的學席,技術是有理論的,但不是「史」也不是所謂敘述的理論。),其藝「術」(美的技術的涵義)與藝術史是不一樣作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察覺有錯字:
      但藝史卻無法於設計實務的需求,只能是涵養。
      藝術是表現技術的學習。

      刪除
    2. 我不知道為什麼系統喜歡吃掉留言,我明明就查了設定
      應該沒有問題才是

      然後很感謝你的留言,我很認同所謂的涵養
      之所以會提到藝術史,是因為我是跟著藝術史而去鍛鍊自己的涵養的
      包含各式的討論和思辨

      不過後段關於設計的部分,託您的幫助我更了解了

      刪除
  52. 不能認同,看到一半就不想看了,舉一個學生的說詞來看待整個新一代嗎? 我不認為你有真正全部看到,而且你的展覽照片跟這次的展覽好像長得不太一樣呢,上面不是2010年的展覽嗎? 看來你也沒有真正的在意新一代,更別說要談藝術(笑

    回覆刪除
  53. 不太清楚大學的課程,不過高中的我們是有設計史也有色彩學喔,而且都是很重要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理解你的意思,不過我歡迎你再看看我的新文章

      刪除
    2.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中午12:54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刪除
  54. 不過我是真心覺得心一代沒有必要,也希望可以採自願參加

    回覆刪除
  55. 提一點額外的,文中「許許多多的台灣家庭在處理食物的時候,流理臺不會對於生食或是熟食做額外的區分,一方面”室”空間不夠,但更通常的情況是即便空間夠的家庭也會懶惰不分,畢竟都要下鍋,何必那麼麻煩呢。」,不曉得您是否真的實際調查過一百家或是五百家台灣家庭料理食物的方式?因為在我家,生食跟熟食是用不同砧板分開料理,並且冰箱內的熟食與生食也是分開抽屜冷藏保存,還有一點,我家是屬於空間不足的那類哦。

    回覆刪除
  56. 我大學念工設,當時系上開的藝術史、藝術鑑賞都是必修課,一樣是要挑題目做深入的報告要交要發表,雖然沒有主軸課壓力大,但也不是什麼營養學分。

    說參加新一代,要是學校一直以來都有展,而某次放棄參加的話,之後這間學校就都不能再參展新一代了,在我們那時候的規定是這樣啦,現在不知道有沒有變;
    而且如果不去新一代展,學生還是要找個場地辦畢業展,才能畢業。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抱歉,關於課程的部分我講錯了,在下一篇文章有說明
      不過如果可以選擇真的大家都會選擇參加嗎?

      刪除
  57. 高職設計群交一齣一海票畫匠
    畫出來的圖大家都差不多像
    這麼羞恥的藝術教育別講了好嗎
    fuck...

    回覆刪除
    回覆
    1. 高職設計教育畫的像
      是因為考試 和 世人審美觀有關
      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
      和把已經完成的作品有可以讓人有慾望想買的外型
      設計是以顧客為出發點
      設計不是藝術
      藝術有可能是美的體現 或是反面諷刺
      但如果設計不設計出會有人想花錢慾望的產品
      那設計就沒有意義了
      雖然很多設計大師設計了根本不能實用的產品
      但如果今天不是設計大師設計的
      請問各位會花大錢購買嘛?

      刪除
    2. 基本上來說就算光談美感,真的也鮮有佳作
      我真的每次去新一代都感覺越來越失望

      刪除
    3.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中午12:53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刪除
  58. 我目前是就讀設計系的學生,我們學校是有藝術史的課程的(是必修)但就我看來,不論學校是否有藝術史的課程,學生的設計是否能融合藝術,純粹是學生個人學習力的問題。曾經我也是就讀純美術的學生,學校並沒有特別學習藝術史,但有興趣的人就會自己查詢與研究,反觀現在系上的必修藝術史課程,班上的許多同學卻是浪費資源,將藝術史與設計概論課程當做補眠,甚至是因為怕被當才勉強來的。就像論者上面提到的包浩斯一樣,筆者略為提起,但想了解的人自然會去了解,但部分人定是看了一下,想說略懂就可(但確實完全不理解)。我認為臺灣設計的困境是在於涵養(非單只對於藝術)與設計深度不足。但還是謝謝你願意發表你對新一代的看法(或許設計師周也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感謝你的回應,我只能向你們致敬

      刪除
  59. 這種藝術史和色彩學什麼的基本學識,我在高職美工科就學過了,大學學影視也會教電影史,這不是基礎學科嗎? 為何說沒有教藝術史??

    回覆刪除
  60. 四年了,遇到只會紙上談兵的老師不計其數,已經從一開始的崇拜景仰,到最後嗤笑不屑,只能說是夢醒了。一群學術派的人,只會說只會批判,但你們又改變了什麼?你們實際的作為在哪裡?最後再繼續咬文嚼墨的批評環境批評下一代,殊不知自己也是曾經的下一代,已經過了十幾年甚至數十年了,請問你們的知識你們的才華你們的嘴巴,改變了社會什麼了?所謂"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可是深刻了解了。

    回覆刪除
  61. 即使有教授藝術史或設計史, 真正的價值應在於, 要去實際應用巴?
    不只有風格或美感上的哲學而已... 沒學過得更應該多去了解才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真正的價值是要去找朋友一起討論和思考
      之後再付諸實行

      刪除
    2.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中午12:52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刪除
  62. 本身是從小學開始到高中都是美術班的學生,
    對於有沒有學藝術史或者是一些傳統美術的一些訓練就不想再說了,
    剛看了一下上面的留言,
    比較好奇的是,
    大家有想過大多設計系當初入學考試方式呢?
    大學入學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是直接看成績,完全不看全國術科聯考的設計系占大多數,
    造成直接用成績進入設計系的學生占了八九成,
    這叫美術班一個禮拜少了十堂學科的課的學生怎麼考,
    美術班的學生不外乎是想進入美術系沒錯,但想轉戰設計系也大有人在,
    利用學科成績來塞選一般生入學,
    但進入大學後又不進行一些美感基礎訓練跟藝術史的培養,
    可想而知一定會有很多人進來之後,才發現設計不是自己的熱愛,最後還要噴錢參加新一代
    最後,
    要喊冤啊!
    昨天剛參展完,
    我也不想參展啊!
    噴錢噴時間新一代服務人員態度又差到不行,
    好作品根本就不需要這種大拜拜,就可以脫穎而出啊怕屁怕!
    但我們學校就是強致參加啊
    不參加不能畢業逼死誰?

    回覆刪除
    回覆
    1. 關於台灣的美術教育制度,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我遇過很多進了學校以後發現志趣不合的朋友
      說起來真的是悲劇一齣

      刪除
  63. 深夜腦子有點不太清楚了XD
    個人認為這不單單只是一個藝術史的問題,我看我正在修的教育學教材,根據教育哲學學者G.R.Knight的觀點,認為現今社會的專業訓練欠缺重要的教育方面人文素養,因此對於藝術素養方面我們能做的是好好建立後輩"欣賞"的能力來培養美感,藝術史是其中一條路,但不是唯一一條路,也許我們有更多的好選擇?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你的優質回應,我在下一篇文章有談到我的藝術涵養是如何建立
      我之所以會以藝術史為重,純粹是因為我自己的經歷是因為藝術史讓我有了思考條件
      爾後我會與各種藝術家、思想家、文學家朋友聊天
      進而從中了解到其中的意涵,感謝你的回應喪蠹酸齋增色
      https://21furu.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17.html

      刪除
    2. 抱歉錯字,是讓蠹酸齋增色

      刪除
    3.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中午12:50

      你刪人家留言是為了不讓自己失色嗎

      刪除
  64. 撇開本文不說,回文超精采的啊!單純謾罵回嗆的例外,但分析很精闢地真的值得一看;必須說每年設計展有90%都是去當分母墊背的,有趣的是這些分母墊背還真的只為了畢業隨便把作品趕一趕就展了(WTF ?!)這樣把10%真的超努力有才華的人放在哪裡?真正努力的10%根本被拖下水,到最後觀眾廠商為了90%不想去看展、苦了10%無法發揮,有錢的去國外尋求機會(然後成名了媒體再說是台灣之光,再來一個WTF ?!)沒錢的只好窩在國內當個小美編每天趕稿改稿弄到自己肝壞掉。只能期待誰趕快找出問題的源頭來解決它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中午12:48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刪除
  65. 之前花了三星期跟班上學生討論包浩斯的現代主義精神何以強大?現代設計的形式在美國如何受商業主義影響?巴巴納克如何反思設計的價值?當今設計的優劣及對社會環境有利的解決方式?...等議題,最後再要求同學投票,選出自己欣賞的設計觀點並辯論其觀點。
    結果消費主義的設計依然勝利,只有幾位同學堅守民生主義精神(其他人都在恍神,感覺想下課了)~還蠻有趣的 XD

    回覆刪除
  6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0IVoUjstY8&index=24&list=PLfinXTVjrcMFyc80QbvRxByi8v865W0YK

    這個影片好像打臉了你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剛剛看了影片
      請注意1分25秒
      教育現場常會發生的狀況
      學生在課堂忙其他作業
      要怪學生嗎?
      要怪老師嗎?
      .
      老師沒有教嗎?
      學生有聽進去嗎?
      該怎麼改善?
      一位認真老師
      熱情可以延續多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0IVoUjstY8&index=24&list=PLfinXTVjrcMFyc80QbvRxByi8v865W0YK

      刪除
  67.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上午11:41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回覆刪除
  68. (睡)

    國內的設計學系並沒有學習藝術史????

    你的引言論述有問題,沒有學過藝術的沒有辦法自稱設計師,因為設計是一種轉化過程

    建議重點放在設計思考以及商業思維會比較好,至於作品好壞,真的就是學生天份以及教師的教學問題了

    回覆刪除
  69.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上午11:50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回覆刪除
  70. 接納度也是一個問題,目前我們的社會還是太保守了,沒有思源的習慣,而且負面看待舊時期的設計。(以下只是我個人的設計取向,拿出來講一下)
    相對於展場上的實踐上可能造價不便宜的未來電動概念車,我是傾向完全顛倒的方向,把化油器做到當今嚴密的車測可以通過,外觀相仿二戰時期的打檔車,比畢竟這種車便宜、好修、又耐用,相對於汰換度高現代新車,我認為至少並不會不環保,且在外觀上擁有經典的機械金屬美感,燃料的部分,汽油引擎可以用植物提煉的乙醇,柴油引擎可以用炒菜油,用日常可取得的東西其實就可以環保了;雖然目前法規不准,但我們可以先設計,應該鼓勵改造車輛(如同國內的三輪車與美國的HOT ROD,法規如果允許,是認同國人的造車工藝與藝術發揮的自由,而且可以把關安全性),可以把它的用途和壽命發揮到極致,基本上不斷改造與修復的車輛是可以永續發展的,同樣也代表著環保,這些做法都不會把基礎丟了,在美學上也是歷久不衰的鐵飯碗。
    但是這些構想最終還是不被老師接納,因此沒有展出…

    回覆刪除
  71.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中午12:47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回覆刪除
  72.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中午12:59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回覆刪除
  73.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下午1:01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回覆刪除
  74.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下午1:02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回覆刪除
  75.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回覆刪除
  76.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下午1:14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回覆刪除
  77. 根本沒法留言

    回覆刪除
  78.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下午2:02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回覆刪除
  79.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下午2:02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回覆刪除
  80.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下午2:46

    從前鬼島森林的一群豬想賺錢便扔出了香蕉,猴子看到香蕉很高興地跑來了~
    耍耍猴戲贏得了一些錢,那些豬把錢收走,兩方都很開心,後來只要一表演,不管猴子替豬賺了多少錢,猴子得到的,永遠只有香蕉~

    漸漸的那些豬不滿足了,老是嫌猴子賺得不夠,嘴巴常碎唸著多看看外頭人家多好,開始要猴子
    別只會猴戲,還要會各種技能。猴子努力去滿足,幸運一點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報酬,但,還是只有香蕉,頂多是比較大的香蕉~

    猴子們機靈,常常有好的想法,但是豬群不懂的,只會指揮猴子照豬頭的想法,不然就別想吃香蕉,猴子們終究還是接受了~雖然外頭有更多的好食物,但是沒關係,猴子們覺得有香蕉,就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豬頭們越來越不滿意了,他們想要請更好的來幫他們~但是他們依舊只想出香蕉,所以引來的也還是只有猴子,說來也奇怪~就算有其他的動物來幫忙~一直餵香蕉的結果那些動物竟也慢慢地變成了猴樣~


    =================================

    會場中有生活用品有科技用品也有關於公共環境設施類的,很多創意也都很不錯,不輸給歐美的,但是很奇怪,這些年下來總也該累積了不少人才跟創意了吧,可是卻沒見到多少東西真正導入民眾的周遭,歐美還是歐美,台灣還是台灣,永遠差那麼一大截,應該想想為什麼?

    老是稱讚國外的設計,問題是台灣的設計環境是怎樣?有多少是尊重追隨設計的想法?是否給過合理的待遇還是只願給香蕉?國外設計師的普遍待遇台灣業界多少願意比照跟進?就算能力不輸國外的對不起在這個島上還是只被看作是隻猴子。明明知道待遇不合理,有多少設計還是一廂情願的待在圈子裡只是為了吃自己喜歡的香蕉?

    也許哪天猴子覺醒了覺得該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卻發現自己幾年下來揣的籌碼~只有那滿手悲哀的蕉。

    ======================================

    給猴子們的建議

    1.覺得只給香蕉不合理就別再當隻猴子了~只有大家有共識才能改變失衡的環境。

    2.只給香蕉就只做給香蕉的事,別為了偶而大根點的香蕉,高興起來什麼都替人家做,
    以為會得到更多~但結果只是讓香蕉變得越來越好用而已。

    3.要顯得自己不笨,但不可以比豬聰明。學校老師談的是理念和使命,因為不用像猴子一樣靠香蕉生活,島上的豬群可不是為了聽猴子理念的。

    回覆刪除
  81. 文章說,「我們國內的設計學系並沒有學習藝術史...」、「....設計系並沒有修習任何藝術史或是思想史...」,個人覺得使用『並沒有學習』、『無修習任何』這樣的字眼,未免太過武斷了,這句話是從哪裡得出的結論呢?相信各大設計系所都有開設藝術史、設計史相關的課程,翻閱各大院所的課程表就可得知;若筆者是要探討「設計系學生是否從藝術史、設計史中,『真正』了解或吸收了前人的設計經驗與歷史,進而提升自我設計作品」,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補充:「設計系學生是否從藝術史、設計史中,『真正』了解或吸收了前人的設計經驗與歷史,進而提升自我藝術涵養,且體現在自我設計作品中」

      刪除
  82. 藝術就像食物、設計就像食品。
    藝術就像食材、設計就像調味。
    藝術是美的表現、設計是吸引的條件。
    如果設計是一條飛龍,那藝術就是一點睛。
    藝術是由內而外的心,講的是綻放的"美";設計是由外而內的心,說的是巧妙的"用"
    其實設計和藝術一樣,不一定要有甚麼侷限,而只要一項設計能從"用心"開始,以"貼心"完成,不論甚麼,就都是好的設計。

    回覆刪除
  83. 藝術能使設計更美
    設計能使藝術更好
    兩者相輔相成
    設計不需要受到侷限,只要是從"用心"開始,再以"貼心"完成,不論甚麼,都是好設計。

    回覆刪除
  84. 老師不用吃香蕉2016/5/18 下午5:07

    不是故意洗版的~系統有點問題~發文的時候一直被吃掉~過了幾小時後全都跑出來~sorry~
    有重複發言的麻煩管理者可刪除謝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關係,這系統整天把你們的東西吃掉
      還要我用手動的釋放出來
      老實說我超級崩潰
      我其實完全沒有管制言論的

      刪除
  85. 我只能說...
    那個年紀,忙著打電動談戀愛
    上課聽聽老師魯小
    下課 繼續找老師單獨魯小
    一直魯小....
    到底能幹嘛?

    而且年紀輕
    合作溝通能力也很有限
    而且一群學生不可能像企業一樣有SOP
    都還在摸索製程
    摸到一半,就要畢業了,柯柯.

    然後各科目作業輪流壓上來
    我覺得能交出東西就很強了

    看看現在企業
    許多職務都專攻一個很小很小的區域
    也不用負責溝通協調
    有些人已經在這職務十餘年
    有些公司也已經做同樣的事情很久
    組織結構有人負責,有SOP
    然後出來的東西
    都還一樣是屎了....

    那去怪一個混三五年設計學校
    每天要交各式各樣鬼作業
    還得自己去跟同學協調
    時限到了東西就要交上來
    所以用新一代去看設計能力我覺得實在很奇怪
    這種創作的環境實在太惡劣了
    拿來看熱血度倒是可以

    回覆刪除
  86. 我是讀設計系的 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有道理 有些人看到可能不滿 可能的受辱
    但是設計不就是這回事嗎 沒有批評 何來進步呢?

    回覆刪除
  87. 我之前實習的時候(設計相關)有個很壞的主管
    他那時候一直壓榨我並且說
    你要走沒關係啊我不怕收不到人
    他說一所學校快倒閉招不到學生時
    只要開一個科系掛上"設計"二字
    就一定會有學生來
    我想說的是 會走到這一步 跟大社會應該有關係吧

    回覆刪除
  88. 大學,研究所都念美術,我也還不懂藝術史的全貌~~太多太深太龐大
    另外~做動畫的不會畫畫,做設計的也不會手繪,到底能做出甚麼樣厲害,有創意,有想法,有美感的作品呢?

    回覆刪除
  89. 我是非設計背景的企業主,但面試過不少設計師。從產業界角度來看,設計師最被教要求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客體出發),而並非表現自我的藝術能力(從本體出發),一個好的設計師,在於洞察力、對人的理解和學習能力,至於藝術史,也許重要,那對於一個將要投入產業的設計師而言,是枝微末節的事。
    就我面試過的設計師而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混淆了「設計」和「藝術」的目的,例如當我請教面試者,能不能說明這個地方採用這個設計的原因,常常會得到「我覺得...」、「我認為...」等等答案,只有少數的設計師會和我說,這樣的設計解決了甚麼問題,而且是可以驗證的。
    設計是從客體,也就他人出發的學問。和藝術也許或有重疊,但仍屬於截然不同的概念。去批評設計師沒有學習藝術史,就像去批評律師不念哲學史,只會加遽對於設計和藝術差異的混淆而已。

    回覆刪除
  90. 抱歉,整篇文章要表達的東西,雜亂無章,老實說,除了對於學生作品的不滿與展覽利益的批判以外,完全不知道想表達甚麼?
    條列的問題,卻沒有解決方案的建議,甚至連內容的闡述都有點不是很能理解要如何跟批判的問題有因果連結,莫提專業的設計問題,根本連邏輯上的討論都很難做。
    我不認識你,我不知道你在設計業界有多深的資歷與地位,但由衷建議,真的文脈好好去順理一下,文不達意,沒有意義。

    回覆刪除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