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兩年前行政院打人的警察


掐指一算,原來時間已經過了兩年,當年太陽花運動的熱潮,從張立委的30秒拍板定案開始了熊熊熱火,從318凌晨開始攻佔的立法院,到幾天後的攻佔行政院事件,我還記得那天在我眼前被打的一位中年人倒在血泊之中,附近的人們議論紛紛,討論著國家暴力是否又要開始了?於是開始有了各種討伐警察暴力的聲浪,從學生到教授、從市井小民到綠營高級幹部都在痛罵馬政府竟然允許警察打人,但今天已經過了兩年,或許可以開始回想當初的打人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當天我所拍下的畫面,一名中年人躺在血泊當中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大部分國家的制度目的為何? 保護人民? 教育人民? 擁有統一的外交權? 想像的共同體? 答案其實都對,但那是站在我們人民的角度來看事情。我們時常在談論的人治及法治,其實套用在國家之上,我們總是希望國家能夠趨向法治,但要成為法治的條件就是整體制度需要懂得如何自我更新及思考,這部份這篇文章就不提。

想像一個公司會自己思考事情,他會重視的就不會是員工的幸福或是老闆的收益多寡,如果一家公司會自我思考,那他最重視的就會是生存這件事情。關於生存這件事情就有如我們每天吃飯、大便一樣,是件稀鬆平常,連我們自己都未必能注意到的無聊事情。但國家這間公司,他不需要繁衍後代,他也沒有多餘的感情,當整個體制及法治建立以後,他所希冀的就是維持自己的存在以及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影響力是指跟其他國家之間的競爭,這件事情我們可以以後再聊,我們聊存在這件事情。



也就是說,當有一群人民? 暴民? 細菌? 攻佔了身體內的重要內臟(如立法院)時,國家的免疫機制會即刻的運作,要求恢復秩序。為什麼? 因為國家害怕這些異類影響了身體的基本運作,導致國家現在呼吸呼得不順暢。但在這個時候,掌管立法院的人是王金平,國家千想萬想想不到王金平竟然是個不遵守法治的人,竟然後來允許學生在議場裡面露營,讓國家現在不只呼吸呼得不順暢,還會整天鼻塞流鼻水,但又能怎樣?

然後這群細菌在王金平的默許之下,竟然慢慢壯大成嘉年華會,雖然不舒服,但至少目前沒有要開甚麼重大的會議,也就忍著幾天感冒,也還算是沒關係。誰知道幾天以後這群暴民細菌竟然決定往整個身體當中最重要的行政院侵蝕,國家馬上派出大量的警察去阻止這群暴民,不然要整天臥病在床了。於是國家躺在床上一個晚上之後,經過一堆莫名其妙的機制之後,恢復了呼吸不舒服、鼻賽與流鼻水的症狀,至少不用臥病在床了。

法治與人治會遇到的問題就在這裡,站在執政黨的立場,也就是國家內的重要組織來說,當時利用警察力量將群眾壓下去,對整體政治利益是不利的,還記得當年連宋之亂時,若阿扁甚麼也不管,單純以國家法制面讓他自行運作,我敢說那群更暴的暴民早就被警察力量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但人治會考量到政治面的智慧,阿扁無論在幾次的凱達格蘭夜市當中,其實都破壞了法治,他選擇讓群眾有發洩的空間,經過幾次的發洩之後,一切就像日常的一天,甚麼病都沒有。當我們回頭看阿扁當時如果按照中華民國的法治,決定鎮壓這群群眾的時候,一定會引起更大的反動以及暴亂,但這些智慧未必是國家這種思考模式可以想到的,在我看來馬英九就沒有想到這問題,最後決定單純照他所說的依法行政,最後得到的問題更多,也失去了所有政治籌碼,最後連帶的輸掉了更多更多。
 
連宋之亂中,有更猛烈的暴民

是的,當年打人的警察並沒有錯,他們是國家力量中必然會有的產物,一個國家如果連行政機構的維護都做不到,更遑論其他事情。但我們要去思考的事情是,如果台灣一直追求的法治精神,最後的結果未必是好事的情況下,當年阿扁選擇影響法治,最後得到社會上的雙贏局面,是否是更好的選擇? 法治與人治之間,是否有一個絕佳的平衡點?
回首兩年前行政院打人的警察 回首兩年前行政院打人的警察 Reviewed by 子迂 on 下午3:53 Rating: 5

5 則留言:

  1. 差矣差矣...拿近幾打.砸.搶的太陽花與靜坐喊口號的紅杉軍比較...你這樣比得下去?失望..或許是對你的期望過高...

    回覆刪除
    回覆
    1. 紅杉軍暴力的程度誇張到我無法多說甚麼
      但我要比的事情是兩種執政者對於這種民意的反應
      我覺得當然可以比,畢竟國家機器不會覺得有哪裡不一樣
      會覺得不一樣的是我們,我們是人
      但我們又崇尚法治社會
      但某種程度上又希望保人性化的空間
      這就是我文章想要表達的矛盾之處

      刪除
    2. 不要對我失望,我只會更好,不會更差
      更了解我以後,您會有更多的想法

      刪除
    3. ...靜坐喊口號的紅杉軍?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CK68VkYPJI

      刪除
    4. 紅衫軍只有靜坐? 9.2真的是選擇性健忘

      刪除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