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女孩都想嫁入豪門,本來豪門一詞所指的是那些歷經數代而持續富有的家族,但隨著經濟發展快速,階級流動的快,也造就了許多迅速賺得大錢的各種中小企業,他們擁有的財富未必比那些大企業家族的其中一脈來得少。因此在女孩想要競爭的富二代市場上,也就出現了各行各業的有錢人家,從農業到科技業都有。但趣味的是並不是你足夠有錢,女孩就會願意嫁入你這有錢人家。
這時候就要問,為什麼女孩們都想要嫁入豪門? 第一個要滿足的自然就是金錢,畢竟每個女孩都想過著不愁吃穿和任性購物的快意人生,所以嫁入豪門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輩子都將不愁吃穿,就算離婚也可以得到一筆相當可觀的贍養費。因此第一個需要滿足的就是錢,但豪門所代表的意義卻遠遠不止於錢,女孩們追求的是種體面的生活,是種說出口時會有優越感,在朋友圈、社群媒體或是在親戚面前除了錢以外還能拿來說嘴的面子。
什麼叫做面子? 面子就是當一群姊妹掏聚會的時候,你介紹老公從事的是甚麼行業,這種面子其實暗指的就是文化資本等等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價值。畢竟藝術家靠著賣畫而賺得的一百萬,這錢可是比賣魯肉飯而賺得的一百萬來得有文化,我們通常也比較願意給予藝術家尊重,認為對方文化水準和社會地位都比較高。我們必須要理解手中的每一分錢,都有在主觀上全然不同的價值,當理解到這一層之後,就突然理解女孩們所要的體面是甚麼了。
如果女孩們只要錢,他們所追求的豪門就變得很多,有些大型水產養殖的老闆非常有錢,幾十座魚塭的營收算起來的淨利也非常嚇人,若單討論金錢他們雖然比不上甚麼大企業,但以這種淨利來看也算得上是有錢人了。但這些養殖漁業的富二代們,絕對不會被都市中的年輕漂亮女孩認為是『豪門』。為什麼呢? 那怕你賺再多錢,也或許你根本不用親身去魚塭工作,甚至一年搞不好只去個兩次三次,但這對於大眾的感覺並不是如此。
當你遞出一張名片,上面寫著水產養殖業者時,別人就會幻想你工作的樣子,你實際工作的樣子是怎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怎麼想。我們並沒有辦法知道每個職業實際運作的樣子,只能透過這輩子所接觸到的資訊來想像那畫面。我們見過醫生,無論是在現實生活、電視節目或是電影戲劇都看過,我們可以想像醫生工作的樣子。但多數人沒有辦法想像水產養殖大老闆工作的樣子,不過對於水產養殖倒是特別有印象。大概就是一個黝黑的男人在烈陽下,乘著用大水桶做的柴油船,頂著個斗笠開始撒飼料,同時偶而還會有撒魚網、攪拌飼料等等畫面。就算你的工作內容完全是個坐辦公室,負責聯絡各大通路和各大採購,或是成天參加派對的富二代都無法改變這水產養殖的印象。這種水產養殖就算再有錢都無法被女孩們稱作是豪門,更遑論在討論富二代時會優先考慮你兒子了。
但並不是所有的農漁一級產業都感覺如此不體面。假想你是個台灣最大的橘子果農,相當分量的台灣橘子都與你有關,但你依然是個果農起家的供應商。要改變這印象和做法就必須砸錢在『有閒』的事務上,例如將自己交通最方便也最漂亮的果園,改名稱作『莊園』,並將這座莊園的裡裡外外都整理得無比美麗。想像媒體採訪的時候,你穿著漂亮的高級休閒服飾,在少許陽光下,你摘下一顆呈現完美形狀又透發亮麗光澤的美人柑,配合背後近乎完美的自然景觀,這張照片登上媒體,你瞬間就成為了優秀的精緻農產品的代言人。同時間也別忘了要將自家的水果釀酒或是與文創產業合作推出些文青果醬,再怎樣不濟也要有個漂亮的設計門牌和一個看了能拿來說嘴的形象網站。
當然,找媒體來採訪、漂亮的水果莊園、釀酒和文創果醬甚至是形象網站,這些東西都沒有辦法賺任何一毛錢,甚至要維持這些形象所需要的成本開銷並不便宜。那為什麼要花這種錢幹這種明擺著沒得賺的事情? 當然是為了一張比較體面的名片,這些形象投資讓名片從XX水果供應商,變成了XX文化莊園的園主,那怕其實你根本不靠這個莊園賺錢,但是這個莊園卻成了你整個人的門面,和別人想像你工作時的主要參考依據。人人都希望在社會上有個得以出入得體的身分地位,卻沒有想過這些身分地位也是需要犧牲大量成本來成就自身的『有閒』形象。
女孩們所追求的體面,其實就是『有閒』的形象。也因此女孩們心中的優質選項,通常都是那些XX企業或是XX集團的二代,因為聽到企業就代表這家公司很大,跨足的領域多到沒人搞得清楚他們到底主要營收是靠甚麼。而不管這企業到底靠底下的哪家子公司賺錢,他的企業大樓只要門面夠好、看起來夠漂亮,甚至出入的職員們都穿著得體又都是帥哥美女,整體的企業形象就會變好。與此同時就算底下的某間子公司做著再怎樣不受社會尊重的工作都沒關係,那對母企業的形象影響微乎其微。至於那些事業沒有大到可以成立企業或集團的公司,他們為了這個門面則是必須要做些『有閒』的產品或是『有閒』的品牌,才能讓自家公司或是個人形象得體又高尚。這也是為什麼總是能看到一堆公司的老闆遞名片的時候,都總是避開他們最實在的收入來源,取而代之的都是那些最繁華的鋪張名片。或是這些靠著各種不有閒方式賺錢的老闆,等有了些錢也總是開始轉投資,搞起了出版社、媒體、藝廊、文物買賣或是設計公司等等比較『有閒』的產業。
這種面子主要體現在姊妹掏們的交際場合上,想像你今天是個嫁給富二代的女人,你的這些姊妹掏們當然也是換成那些老公也是有頭有臉的女人或是哪個公司的千金小姐。想像三五姊妹掏聚會的場合,人人總是會帶來些彼此能順手帶的順手人情,而這種人情通常並不是刻意去哪家伴手禮商店買的,而是隨意從家裡或是公司帶去分享給姊妹掏們。這時候帶去的是單純的水果,還是包裝精美的水果酒,體現的觀感和感受就截然不同。畢竟你不會希望介紹自己的時候,說台灣所有便當店上面的橡皮筋都是你家做的,但你會希望哪個坦克的橡膠部件是自家所供應。同時如果你擁有一家算得上體面的餐廳時,三五好友會因為定位的困難而透過你協助,也總好過哪家平價連鎖便當品牌的老闆,那怕後者應該更有錢。
![]() |
廣告狂人中辦公室的羅斯科作品 |
至於哪種東西高級體面? 哪種東西低俗丟臉?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越是與生存需求相關的東西就越不高級體面,也因此一級農林漁牧業很難變得高級,除非刻意經營精神價值極高的品牌,像是頂級水果、家具或是觀光牧場兼漂亮的民宿等。像是麵粉、橡膠或是黃豆的供應商都無比有錢,卻讓人覺得不夠體面,至少遠遠遠遠遠比不上金融業或是科技業,原因就是因為東西太過原始,是每個人都會用到的東西,因此沒有對於該產業的神祕感,甚至因為麵粉這東西最常看到就是在各大路邊攤的麵店,我們難以聯想到任何『有閒』的感受。甚至代理紅酒的門檻遠低於麵粉供應商的經營難度,但是代理紅酒進口卻有一種來自於紅酒本身的『有閒』感受,因為我們總是可以想像穿著漂亮的帥哥美女,在富有現代主義風格裝潢的房間內,後面還掛著一幅當代藝術作品,踩著大理石地板,拿著漂亮的水晶杯在喝著紅酒,那怕你對紅酒一無所知,但你也知道這樣的場景和行為並不是底層階級的消費和文化水準可以負擔的。
這其實就是無形中我們對於職業貴賤的差異,我們自然瞧得起那些需要專業技能,穿得一身精心打扮的衣服,坐在辦公室吹冷氣,收發EMAIL和處理各類公文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不需要接觸任何實際面的生產,也不會讓自己看起來狼狽。這裡的生產就是你不需要碰到各類食物、化學原料和工業原料,而狼狽則是指你不需要流汗也不需要讓自己暴露在嚴苛的環境中,可以舒服的在冷氣房中工作。
這也是為什麼每次在新聞上都會有傳產出來抱怨自己的薪水開得很高,卻還是找不到年輕人願意投入的原因,許多老闆會抱怨年輕人總是去找那些在冷氣房裡面的文書或是設計工作領低薪都不願意到傳產工作。這其實就是職業貴賤的差異,年輕人選了較有閒的台北市辦公室工作,也同時否定不有閒但較高薪的傳產工作,而這兩種工作的薪資差距,也就可以說明營造有閒形象的成本多寡。
這也是為什麼金融業、科技業和網路業比製造業、食品加工業或是石化工業來的有閒,也同時說明了為什麼海商法、專利法律師比離婚官司來的有閒,也說明了醫美診所為什麼比耳鼻喉科有閒,也說明了為什麼酒莊聽起來比工業酒廠有閒,也說明了為什麼說自己是生技公司也好過說自己是除蟲公司,或是說自己精品咖啡店的經營者也好過咖啡農。只因為這社會人人都需要一個好看的門面和說法,讓他人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投以自己尊重。
相同的事情不只發生在那些有錢的公司身上,甚至連最基層的工作職稱都坐起了相同的事情。像是護士改名改成了護理師、快遞改名成了物流士、維修改成了設備工程師、空姐說要稱呼自己空服員、外勞被正名成了移工,還有那業務部門裡面滿滿的經理、副理、襄理。這些東西都是為了人們的自尊而生,也都是為了讓職業聽起來較為有閒的說法。
對於智力發展不高或是視野不廣的女孩來說,他們無法清楚的認知到底哪個公司比較值錢,因為這社會上相當有錢的都是那些原料供應商,越是與生活必需品相關的公司,他的資產越高、收益越穩定。而那些文化或是科技事業都隨時面臨著倒閉的風險,而金融業更是走在一根無比危險的鋼絲上。若能認清這事實,也就能知道當你希望男伴越加體面時,他的收入卻未必真的比得上那些不體面的公司。然後當意識到這件事情之後,就能理解理想與現實是難以兩全的,你不可能同時要這個工作相對體面又相對高薪,因為體面是可以拿來賣錢的。當你賣掉自己的體面時,你就可以換得更多的金錢,而換個想法也可以說體面是需要用錢買的,當你有錢自然就可以用錢去買得更多的體面。只是對於多數不瞭解這層事實的女孩們來說,他們終究容易被那些金絮其外而敗絮其中的東西所吸引,而忽略掉了那些內外兼具的富二代們。
=有品有閒系列文書單=
艱澀的理論書
《有閒階級論》
Thorstein Bunde Veblen
《道德情感論》
Adam Smith
《烏合之眾》
Gustave le Bon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Erving Goffman
《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
Georg Simmel
《神話的力量》
Joseph Campbell
《布爾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
Patrice Bonnewitz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Walter Benjamin Essais
從故事中學習有閒
《高老頭》
Honoré de Balzac
《情感教育》
Gustave Flaubert
《坎伯生活美學》
Diane K. Osbon
《一件五萬美元手工大衣的經濟之旅》
Meg Lukens Noonan
《想要買馬車》
《明天是舞會》
鹿島茂
實務經驗
《奢侈品策略》
Vincent Bastien Jean-Noel Kapferer
《惡俗》
Paul Fussell
《新精品行銷時代》
Markus Albers, Philip Beil, Dr. Fabian Sommerrock, Dr. Martin C. Wittig
《品味,從知識開始》
水野學
《時尚百年風華》
Cally Blackman補充有興趣和能力就看看
《寂寞的群眾-變化中的美國民族性格》
David Riesman , Nathan Glazer , Reuel Denney
《現代藝術的故事》
Norbert Lynton
豪門與土豪洗白的形象秘訣
Reviewed by 子迂
on
下午2:30
Rating:

北屯區/外/約/學/生/妹+賴XXOO555,北屯區/傳/播/妹,北屯區/按/摩/全/套
回覆刪除北屯區/外/約/學/生/妹+賴XXOO555,北屯區/傳/播/妹,北屯區/按/摩/全/套
北屯區/外/約/學/生/妹+賴XXOO555,北屯區/傳/播/妹,北屯區/按/摩/全/套
北屯區/外/約/學/生/妹+賴XXOO555,北屯區/傳/播/妹,北屯區/按/摩/全/套
北屯區/外/約/學/生/妹+賴XXOO555,北屯區/傳/播/妹,北屯區/按/摩/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