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條生命改變的是遊覽車問題? 還是觀光制度?



我記得差不多一個多月前,我曾經寫過台灣的一條龍觀光問題,也同時提到台灣低價團的成本問題,比起高價的觀光團,可能會負擔更多莫名其妙的成本,可能是呼吸更多的空間、製造更多的垃圾或是這次的遊覽車意外的風險會變高,因為多半低價團的成本本身就低,當然硬體和軟體本身的就會利潤較薄,最後就變得整體品質就往下掉,但這並不是低價團的錯誤,而是整體制度並沒有完善的建立

談到觀光,台灣人印象最多的應該就是日本,每天去一趟桃園機場都可以看到滿滿的年輕人往日本跑,台灣人特愛日本的文化風景和食物,回來的時候還要帶著滿滿的奇怪伴手禮,經常都可以在機場的出境大廳當中看到大包小包或是大箱小箱的各種禮品從日本運回來,但這麼多人去日本,我相信總有一些人是跟團去的,可曾觀察過日本的遊覽車制度呢? 或是不去日本而是去歐洲的人,也是否會觀察看看歐盟那一套可怕又嚴格的制度呢?

近幾年比較少去日本,但我想要談談我大概是八九年前開始跑歐洲的經驗,我記得我第一次去義大利的時候,那次的旅遊團經驗,由於在那次之前的在上一次歐洲經驗,應該要追溯到我很小很小的時候了,那時的記憶也不怎樣可靠,不過義大利那次經驗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歐盟對於遊覽車的要求有夠多(以下若是有誤還請更正),首先是對於司機的工作時數有嚴格規定,詳細的時數我當然是記不清楚,不過方法就是每天限定之外還有限定周時數不得超過多少,此外由於怕被旅行團收買而加時工作,所以罰款基本上除了相當高以外,罰款是罰在司機上面而不是運輸公司,因此根本沒有司機敢加開時間,也導致那時我對於歐盟的觀光政策十分的驚訝。另一個令我驚奇的事情是歐盟很在乎衛生,因此他們嚴格禁止任何觀光客帶冰品上車食用,除了車上會搖搖晃晃以外,冰品容易造成車上的整潔問題難以清理。我每天早上都看到司機必須要做一連串的事情,從清潔、酒測、打卡之外,還必須找旅行團的空檔來洗車,當然這些都沒有甚麼好奇怪的,畢竟台灣感覺好像也是有對吧,真正令我印象深刻的東西在於他們司機的資訊似乎在出發前會登錄網路,用遊覽車本身的系統去限制司機是否超時工作或是整體硬體的保養是否到位,這就是歐盟當年給我的印象。或許第一次讓我印象深刻,但陸續幾年的歐洲遊讓我理解到歐盟對於觀光的用心不單單只在遊覽車上面。包含旅館裡面是否該提供牙刷或是吹風機等等雞毛蒜皮的事情他們都管東管西,不過相對的歐洲觀光感受是不錯的,除了追求環保以外也會將底限定得很好,除了安全以外也保障了品質。而這幾年去日本的經驗不多,前幾個月去知床半島的經驗是日本的觀光政策似乎並不成熟,但這好像不是甚麼壞事,因為多半的日本人很守規矩、道德感很強烈,所以或許根本不用訂立甚麼飯店環保政策或是遊覽車上食物指南等等的規定。

那問題就回到台灣上面來了,到底台灣能夠在觀光政策上面做的事情是甚麼? 有很多人說要阻止低價團進台灣,只說對了一半,因為真正的問題在於安全的底線在哪裡? 如果我們國家希望能夠將觀光品質提升,舉例來說從硬體設備上面多久需要檢修,最長壽命是多少都要有所規定,甚至在領隊導遊的歷史文化考試等等都應該要嚴格去要求,至少就我的認識在歐洲考一張導遊的執照非常不容易,那些考試的難度都遠遠超過一般的歷史文化地理考試,必須要非常的熟悉才有辦法拿到這張證照。台灣我真的不清楚,不過以台灣的歷史文化教育,我真的也不會相信這方面的制度有多完善,光看大多數台灣人對於歷史系學生在做甚麼事情都不知道,甚至覺得歷史就是簡單背背書的科目,我真的不會相信台灣要怎樣將觀光文化的水準提高,這些無論是硬體或是軟體都將會影響未來旅行團的價格,從根本的制度面去阻止低價團的存在才是重點,單純的去限制價格只是一件蠢事。


這次的遊覽車事件固然令人痛心和難過,但是我們如果只將問題著重在低價團或是遊覽車問題上面,或許就白白浪費26條外國觀光客的性命,應該要做的事情是去審視整體觀光產業是否是合理在運作的,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領隊導遊或是旅館問題以外,同時也包含了通訊、翻譯、資訊等等的機制,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一起去審視、一起去監督,而不是只在乎那台遊覽車到底是怎樣出事的,要把問題解決就必須從最根本的制度來處理,以免又發生一次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26條生命改變的是遊覽車問題? 還是觀光制度? 26條生命改變的是遊覽車問題? 還是觀光制度? Reviewed by 子迂 on 晚上9:27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